第G03版:高新·重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G03
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聚势赋能
郑州高新区“一谷多园”产业空间布局形成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授牌 签约 推介
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聚势赋能
郑州市首批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获正式授牌

2023年12月26日,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工作经验交流系列活动在郑州举行。

活动上,郑州巩义市铝基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郑州高新区超硬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郑州高新区智能传感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郑州金水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郑州登封市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5家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获正式授牌。现场,郑州高新区管委会、金水区人民政府、巩义市人民政府、登封市人民政府,与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浦发银行郑州分行、华夏银行郑州分行、郑州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外,高新区还携辖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管理服务机构及重点企业同步亮相,集中展示郑州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态势。

近年来,郑州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形成了一批以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在2023年郑州市发改委组织开展的首批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认定工作中,成功获批郑州高新区超硬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郑州高新区智能传感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位居全市首位。

智能传感器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郑州高新区作为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积极抢抓智能传感器产业风口,全力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壮大,提升产业竞争力,塑造产业特色品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支撑郑州打造成为中国智能传感谷。

目前郑州高新区智能传感器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约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6.6%,实现利润约20亿元,带动就业约22000人。

依托汉威科技传感器产业园、国家大学科技园、亿达科技园、天健湖智联网产业园等专业园区载体,郑州高新区吸引集聚智能传感器材料、器件制造、软件算法、应用终端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初步构建形成以智能传感谷为核心的“一谷多园”产业空间布局。

目前区内集聚传感器相关企业超4000家,传感器上市公司7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8家。涌现汉威科技、光力科技、天迈科技、日立信、新天科技、驰诚电气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超50亿元,占整个产业集群规模超30%。

郑州高新区高质量制订《郑州高新区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建设方案》,配套完善《郑州高新区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并印发《郑州高新区智能传感器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方案》,始终坚持以产业规划为引领,全面提升智能传感器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圈、构建全国智能传感器创新高地。

超硬材料及其制品现已占到全国总量的60%

超硬材料产业是郑州高新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目前,郑州高新区超硬材料及其制品现已占到全国总量的60%。拥有超硬材料相关企业约2000家,规上超硬材料企业23家,形成了以超硬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为引领、以超硬材料及制品为支撑、以超硬材料生产装备研发制造为基础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建成了全国领先的“技术研发—原料及辅料生产—生产设备制造—超硬材料合成—超硬材料制品”的产业链条。

2023年,郑州高新区制定出台《郑州高新区促进超硬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主要涵盖引进落户支持、延伸产业链条、激发有效投资、建设创新平台、强化技术创新、扩大生产规模、引育产业人才等10条22项具体措施,致力于将郑州高新区打造成为国际超硬材料产业核心、人才高地、创新中枢和文化中心。

活动现场,郑州高新区管委会、金水区人民政府、巩义市人民政府、登封市人民政府与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浦发银行郑州分行、华夏银行郑州分行、郑州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银行将充分发挥服务资源及产品优势,在授信融资、普惠金融、综合金融服务等领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定制化、多元化金融支持。

记者 孙庆辉 通讯员 徐浩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18178 2024-01-10 00:00:00 四 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聚势赋能KeywordPh授牌 签约 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