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观点·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3
用AI合成照片募捐 滥用技术做不出真慈善
社区要求过年返乡报备 动辄加码是一种“病”
骚扰电话像“长了眼”,“牛皮癣”咋就这么难治?
年轻人挤爆3.5分餐厅 对商家诚信的另类召唤
面对“我就是违法” 劳动法亟须“长出牙齿”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用AI合成照片募捐 滥用技术做不出真慈善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评论员 韩静

近日,成都爱益行公益服务中心被曝在捐赠页面使用AI合成照片,涉嫌骗捐。客服回应称,当事人正面照片因隐私保护而进行AI合成。对此,成都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处透露,目前已对该产品进行下架处理,并责令涉事单位进行整改。如果捐款人因此造成误信,捐款人可以要求退款。(1月9日极目新闻)

一家登记注册、获评当地“4A级社会组织”的正规慈善组织,在募捐页面公然使用AI合成照片,还不标注清楚,显然既不专业也不合规。

公开透明是保证公益的底线。AI照片的出现,不仅让人产生误解,更是触动了社会对于慈善诚信的敏感神经,尤其要追问的是,当公益遇上AI,该怎样守住底线?

尽管客服人员解释,使用AI照片是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遵从当事人意愿。这确实是一部分现实原因,但多少有些开脱的意思。毕竟,侧面拍摄、背影拍摄等方式也可以保护个人隐私,为何没采用呢?何必用AI造出一张假照片呢?或许是因为线下拍摄比线上制图更费时费力,观感也不如人物特写来得直接,才让慈善组织模糊了真实性,滥用技术乃至挑战公益伦理。

一个细节处理不当变成一场公关危机,这是爱心和信任强大但脆弱的特性使然,同时也是一个提醒:该公益组织应及时改正错误,积极安排退款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规范运营。

要知道,募捐宣传图用不用正面人像,其实没那么重要。只要能提供相应资料,证明当事人确实存在困难需要帮助,捐赠者也不会揪着不放。就像有些公益项目用空镜头、布偶娃娃募捐也能吸引不少关注一样,重要的不是用什么图片、图片好不好看,而是要把真实情况清晰直接地公之于众,不精修更不掺假,如此便能获得信任与支持,汇聚更多善意和爱心。

据悉,成都市民政局已对该产品进行下架处理,并责令涉事单位进行整改,整改情况向公众公开。在此之外,对于涉事项目具体细节,机构客服所述情况,以及其他募捐事项有没有使用AI合成照片等问题,监管部门也应介入调查,给出一个权威合理的交代。

不管AI制图多么逼真,终究不能取代真实照片。虽然关于慈善募捐中能否使用AI制图,还没有相关明文规定,但从常规认知上看,公益与AI的边界很明晰——爱心容不下虚假,慈善事业容不下科技狠活。

当然,有关部门也应展开进一步讨论,公益与AI的法律边界在哪里,新事物催生的新隐患该如何解决等问题,都需要更准确的回答。只有这样,公益活动才能得到更有效地监督,每一分善款才能真正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18426 2024-01-11 00:00:00 五 用AI合成照片募捐 滥用技术做不出真慈善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