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今日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4
76岁老人心脏骤停 救回后不停念叨 “真是幸事!”
关爱高龄独居老人 一周一碗热汤 一送就是8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关爱高龄独居老人 一周一碗热汤 一送就是8年
“农”情靓汤服务队已覆盖农业院社区16个楼院
热腾腾的汤暖身又暖心

每到周三,农业院社区各楼院便异常热闹,每周一次的靓汤活动如约送到了社区高龄、独居老人的家中,随汤而至的是志愿者贴心的问候,如沐春风。

一碗汤敲开一扇门,打开一颗心,奉献一份爱,这是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街道农业院社区“农”情靓汤服务队始终恪守的初衷,为此,社区已经坚持了8年。

一碗汤 让爱在邻里之间流淌

1月10日上午,农业院社区与辖区爱心企业招商银行经三路支行,在经二路2号院开展“农”情靓汤送汤服务活动。

本周的“农”情靓汤主要针对辖区高龄、独居老人的饮食特点,并依据气候变化设定。辖区爱心企业招商银行经三路支行特此提供了健脾养胃的小米山药粥。微网格长及志愿者满怀热情,或支摊送汤,或拎保温桶送汤入户,在寒冷的冬日为一位位老人送上暖心汤,送去冬日的问候和祝福。

农业院社区“农”情靓汤项目的前身是公益创投项目“淑霞靓汤”,于2016年开始,活动由社区优秀志愿者李淑霞发起,空闲时结合老年人的口味和营养需求琢磨靓汤做法,做好后一户户给院里老人们送到家中。

“暖暖一碗汤,干净又营养,谁都有老的一天,老人都希望被他人关怀,我们今天为别人,别人将来为我们!”这是李淑霞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一碗汤,解决的不仅是一餐饭,更让爱和温暖在邻里之间流淌,以星星之火燎原,带动和影响同一个院区、同一个社区的更多人群参与进来。

一件事 每周三一次已经坚持8年

春来暑往,秋收冬藏,渐渐地,社区发现参与送汤走访的志愿者越来越多。

2018年,为服务好更多有需要的居民,社区“淑霞靓汤”公益创投项目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正式成立,项目针对社区独居、高龄老人对生活照料和精神陪伴的需求,制定靓汤清单和服务计划,每周熬制靓汤,分组分楼院送汤、走访。

至此,爱心送汤行动由最初的临时兴起到现在成为“固定栏目”,不论刮风下雨,每周三一次已经坚持8年时间。靓汤清单,由最初的简单稀粥饭变为如今营养搭配的各类汤羹、馒头、花卷、发糕,还有卫生打扫、爱心义诊等附加服务。送汤、走访对象,也由最初的高龄、独居老人拓展到更多的困难群体。服务内容也拓宽至承接社区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活动的开展。

“农”情靓汤始终恪守“用一碗汤,敲开一扇门,打开一颗心,奉献一份爱”的服务初衷,全方位服务好辖区居民,把平凡而微小的点滴事做到深入人心。

一支队伍 社区治理主力军

经过近8年的孵化培育,“农”情靓汤志愿服务队已成为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力军。

链接社会资源,扩大志愿服务范围。以居民实际需求为导向,结合社区资源清单,链接社会力量主动参与,扩大“农”情靓汤服务范围,2023年参与单位企业10余家,全面覆盖社区16个楼院。

实行志愿服务积分,细化志愿服务管理。建立健全了一套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招募、管理、培训及奖励机制。

拓宽服务内容,提升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能力。志愿服务队以送汤走访为切入口,常态化开展楼院清洁、社区巡查、科普宣传、关爱社区困难群体、解决居民需求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悄无声息中已将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发挥了志愿服务力量在社区的引领协调作用,实现了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化、常态化,更高质量满足了“一老一小一青壮”服务需求,有效提升了居民参与社区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志愿服务是推动社区治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送汤”成为“敲门砖”,一方面促进了社区良性发展,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的同时,增强了社会凝聚力和互助精神,促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另一方面,传递文明新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群众幸福感,营造了人人参与志愿的良好氛围。随着志愿服务实践不断深入,社区治理志愿服务范畴逐渐扩展,内容和形式呈现多元化态势。同时队伍专业性不断提升,成功打造了一个农业院社区品牌项目,深化了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的成效。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王翠

通讯员 李晓勤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18429 2024-01-11 00:00:00 五 关爱高龄独居老人 一周一碗热汤 一送就是8年KeywordPh“农”情靓汤服务队已覆盖农业院社区16个楼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