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今日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3
郑州谋划建设文化遗产 “十大保护展示利用组团工程”
市民发明乐器“育红笛”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灵感来自二七塔 奏响红色传承曲
市民发明乐器“育红笛”
毕雅思正在演奏“育红笛”
“育红笛”灵感 来自二七纪念塔

外观酷似二七塔,一吹竟能发出多种声音……这是郑州二七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工作人员毕雅思的新发明——双管笙笛。毕雅思给它起名“育红笛”。

“我希望‘育红笛’独特的有纪念意义的造型、鲜艳的颜色、简便易学的特性能激发人们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更希望通过这种新型乐器,活化历史、寓教于乐,提醒大家不忘二七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毕雅思出身于红色家庭,从小就听参加过红军的爷爷讲述革命故事。长大后,毕雅思进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学习,随中央少数民族乐团在各大音乐厅演出、代表国家到多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等经历,让他接触到了世界各地的民族乐器。

毕业后的毕雅思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小学任教期间,他发现乐器进课堂这个项目很好,但很多孩子学习用的乐器音准存在很大问题。他决心一定要寻找到既能传承革命前辈精神又能解决乐器音准的结合体。

后来,毕雅思离开他心爱的教学工作到新的岗位,但这项思考和研究始终没有停止。他一次次请教器乐制作专家,一次次和美术专业老师交流想法,慢慢地摸索着。

2018年的一天,他突然从二七纪念塔上找到了灵感。他开始实验:用二七塔做外形、五角星做笛口,两个星星角连接两个笛管,把原来的单管笛变成双管笛,并用现代技术手段植入簧片,不仅实现了一口双管的效果,还利用自由簧的原理,为更加科学的音位排列创造了便利,能够同时演奏音程、三和弦和七和弦等。

“‘育红笛’既能演奏优美的单旋律,也能演奏出富有张力的和声。”毕雅思说,每个音孔上面分别植入簧片来确定音高,音高可根据需求进行设置,自由度高,每放开一个音孔均只有一个与其对应的簧片发声,且该处的簧片发声时不受其他簧片的影响,使得发音更加精准,演奏更简单,非常适合进行音乐启蒙。

据了解,毕雅思已经为“育红笛”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未来他也会根据反响,做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苏瑜 通讯员 倪晓华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19014 2024-01-15 00:00:00 二 市民发明乐器“育红笛”KeywordPh灵感来自二七塔 奏响红色传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