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观点·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3
农村老人给不起压岁钱了? 沾上攀比就变味
清华80%毕业生出国?谣言背后是流量陷阱
赶小天鹅上冰,冻伤文明
近视眼从800度降到100度? 别让伪科普蹭了“热”点
公共卫生间标识难辨 明确标准势在必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农村老人给不起压岁钱了? 沾上攀比就变味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评论员 韩静

近日,网红考研名师张雪峰建议员工“过年不要再给孩子送红包了”的消息,引发广泛热议。另有网民近期反映当地“过年给孩子拿红包攀比严重,涨到最低200元,给农村老年人增加很大的经济压力和烦恼”。对此,安徽阜阳官方回应称,将引导基层将压岁钱的合理发放纳入村规民约。(1月17日澎湃新闻)

每年过年,大人给小孩发红包是个传统习俗。可最近几年,红包大小由之前的几十元涨到最低200元及更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攀比心理。别人都给了红包,自己碍于情面也得给;自家孩子收到高额红包,给别人的也得只多不少,究竟是祝福还是应付,自不待言。

人情往来之中,靠几亩地过活的农村老人更是有苦难言,承受的经济压力不容忽视。无论是“心不甘情不愿”还是“打肿脸充胖子”,压岁钱攀比都背离了送祝福的初衷,也给孩子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对于该行为,需要合理引导和适当规范。

红包有价,情义无价。新年红包不能流于攀比,更不能变成精明算计的“伤人”利器。这要求收、发红包者应当做到心中有数——接收重情、派发有度,守护红包礼轻情意重的本质。

前几年,“全国压岁钱地图”在网上热传。地图显示,广东压岁钱平均水平仅为50元。这种只讲彩头不比金钱、金额和形式随意的做法,可谓是一股清流,得到不少网友的肯定。现在,全国多地已通过纳入村规民约,提倡村干部带头等方式引导民众合理送压岁钱。而想要取得更好效果,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民众树立正确观念,倡导理性节约的家风家训。同时,如何增加农村老人收入,如何提供更多福利和关怀,也都值得探讨。

事实上,除了过年,婚丧嫁娶、生日升学也都少不了送红包环节,就算每个红包不大,但林林总总加起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别说农村老人给不起压岁钱,城市年轻人同样压力不小。甚至一些时候把红包当成疏通人脉的“润滑剂”、升官发财的“敲门砖”者也依然有之。红包得减重,礼尚往来也得“减负”。

新年来、亲朋至,整顿红包要回归祝福本真。联络感情的方式不止一种,现在,有很多人开始亲手制作礼物,或是将互免礼金视为礼尚往来,如此移风易俗的新型社交方式亦有可圈可点之处。在风俗习惯更被看重的乡村,是否也能有更多形式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19745 2024-01-19 00:00:00 六 农村老人给不起压岁钱了? 沾上攀比就变味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