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独家责任 上一版3  4下一版
A10
学生团队打造全国首个“防艾”剧本杀 《七号病历》诞生的背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学生团队打造全国首个“防艾”剧本杀 《七号病历》诞生的背后
主创团队部分成员在发布会现场
学生们在一起碰撞交流

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全国首个“防艾”剧本杀《七号病历》在福州烟台山宣布上线。至今短短月余,已在全国50多家剧本杀机构发行推广。而鲜为人知的是,这是由福州阳光学院7名学生历经1年零3个月原创而成的。他们来自福州阳光学院“写作工坊”,平均年龄不到23岁。近日,记者联系到这支年轻的创作团队,对话指导教师苏广和主创成员欧语嫣、任彦锡,聆听他们创作背后的故事。

为什么会考虑接下这个项目

创作团队指导老师苏广表示,学院“写作工坊”课程班进行到第三期的时候,我开始教学生们故事的创作,有些同学写小说、有些同学写剧本,当时对他们的要求是:我们需要源于社会真实的创作。因为无法面向社会的作品,意味着没有价值。

艾滋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但真正了解艾滋病是怎么回事的人是非常有限的。所以看到这个题材我就知道,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我们愿意抱着一种社会责任感去做这件事情。

此外,剧本杀的形式也很重要。接到这个项目前,我曾参加一个电影剧本研讨会,几位老师谈到曾有很多人把电影剧本改成剧本杀去发行。这也是最初的考虑——我们希望把困难的内容转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防艾”剧本杀就很契合我们的创作要求。

为啥比原定上线时间推迟一年

剧本原定在2022年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上线,但实际创作周期延长了一年。对此,苏广说:“我们接到‘防艾’剧本杀项目是在2022年9月前后,原定发行时间是当年的12月1日。之前我也以为3个月时间足够了,但事实上它比我想象的复杂得多。”

剧本是以学生为主导进行故事设计,7名学生其中6名同学每人负责一个人物,另外1人则负责统筹,做整个剧本杀游戏结构的设计,包括前言、后记、任务手册等。

“我当时对他们的要求是,必须掌握充足的资料之后再开始写作”。

因为故事创作的核心其实就是人物和框架,但实际上,参与到这次创作的学生并不是相关专业的,有广告学、市场营销等,他们没有故事创作的模板限制,创作思路其实完全来自资料收集中的事实案例。

大概在学生们进行了两周的资料收集之后,才发现整个工作量非常庞大,2022年12月1日前是完全没办法交稿的。

所以当时已经做好了不发行的准备,甚至即便不做项目,也要继续把这个本子写出来,后来经过和疾控中心沟通,将上线时间定在第二年的“世界艾滋病日”,也就是2023年12月1日。

确保细节的真实,交出近10万字原创剧本

为了确保细节的真实,他们有人看了近200部纪录片,几十篇期刊论文;有人实地探访医院门诊,近距离感受艾滋病人群的真实心态与生存状况;有人为每个人物的故事撰写1万字背景解说,连串联游戏的医生也有一份近5000字的“人物自传”。

历时1年零3个月,他们反复推敲,最终交出一份近10万字的原创剧本,并面向全国宣发。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防科科长张宏表示,《七号病历》防艾剧本杀根据我国艾滋病防治发展的大致历程改编。游戏过程中,玩家会通过各类信息线索了解艾滋病的传播与防治知识,沉浸式体验艾滋病患者的一生,了解感受患病前后的心理变化,从而建立起玩家的防治意识。

“我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欧语嫣说,“我想要通过自己的创作,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消解大家的偏见。”

反复打磨,讲述一个发生在游轮上的故事

创作成员之一任彦锡说,稿件创作最初过于奇幻被打回,只能全部推翻重来,立足真实,从艾滋病的传染场景入手,讲述一个发生在游轮上的故事:参与游戏的6名玩家会从船舱中醒来,他们记忆各有残损,需要在游戏中慢慢找回自己的记忆,并还原整个故事。一位身穿白大褂的神秘医生将引导玩家们进行游戏。

但立足于真实之后,剧本书写的尺度把控就成为一个难题。但团队创作《七号病历》的目的就在于为大众进行科普,让更多人在玩剧本杀的同时,能够沉浸式了解艾滋病。

“我们不想冒犯任何群体,只想让人们大大方方地去谈论,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对于性其实是有一种羞耻感的,是难以启齿的,但性作为艾滋病的一种重要途径,如果没有办法被大声讲出来,那么教育课就无法开展,如果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刻板印象不扭转,更广泛的病毒检测就无法推广。”任彦锡说。

艾滋病群体的生存状态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作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机会对这个话题进行深入了解,那么在大量的资料收集、接触到这个群体后,第一感受是什么?欧语嫣说:“第一感受其实是震撼。”

他们的状况会比想象中的差很多,包括生病之后的身体状况,甚至是一些人的精神状况。

有一部新闻纪实片讲的是艾滋病患者小路的故事,他是我国第一个面对镜头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小路的感染系数很高,几乎没有任何免疫细胞,镜头拍摄了许多他非常痛苦但艰难求生的状态,这些都是没办法想象的。

欧语嫣说:“为了解艾滋病阻断药,我们去医院观察过一段时间,很多艾滋病患者其实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但少数人会把自己包得很严实。在艾滋病的窗口旁边,如果有家长带着小孩路过,都会把小孩拉到另外一侧,扭过头走路,是一种躲避的状态。”

“越是了解这个群体之后,带给我的并不是负面情绪,反而是一种‘这件事情确实要做,很应该做’的感觉。我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想要通过自己的创作,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引起大家的重视。”

对他们的影响远远超出项目甚至写作本身

苏广透露,《七号病历》完成后,由疾控部门专业人士审了两三遍,又由北京的专家再审一遍之后才正式上线,至今已经有50多家剧本杀机构进行了采购。

“就像之前我们参加过的所有项目一样,《七号病历》的上线对于学生们来讲,相当于跨过了一座高山,当你跨过这样一座高山,再遇到这样的山就不怕了。”苏广信心满满,它给学生带来的最大意义在于信心和见识。

作为非写作专业的学生,他们能够带着一种社会责任感,在团队的协作下,历时一年多创作出一部几万字的作品,并且成功发行,得到市场认可……这些,对他们的影响远远超出项目甚至写作本身。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宋莹玉/文 受访者/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20375 2024-01-23 00:00:00 三 学生团队打造全国首个“防艾”剧本杀 《七号病历》诞生的背后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