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A15版:金融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继开年伊始国有五大银行进行新一轮降息后,保险公司的增额终身寿险、分红险等储蓄型保险产品引起关注。据有关资料显示,一些保险公司人身险产品定价利率最高可达3%,分红险产品定价利率最高可达2.5%,万能险的保底利率最高可达2%,且此类产品的利息都以复利方式计算。 记者注意到,不少储户开始“存款搬家”,将定期存款改为利息较高的保险储蓄型产品,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储蓄型保险产品热度持续上升。那么,此类产品究竟如何?今天我们就来“捋一捋”。 今年“开门红”,储蓄型保险产品是主角 “咨询保险产品的客户这几天确实多了,问得最多的还是增额终身寿险。”一名资深保险代理人表示,“今年‘开门红’产品仍以储蓄类保险为主,产品形态为‘年金/两全(主险)+万能险(附加型)’组合形式,也有分红型终身寿险产品,缴费方式大多为3年交、5年交。” 事实上,保险业“开门红”,是保险公司在岁末年初举行的集中营销活动,主要通过推出各类新型保险产品和服务,促进保费增长,并为全年保费打下基础。比如,平安寿险推出的御享金尊终身寿险(分红型)保险产品计划,泰康人寿也推出泰康尊享世家(增额版)2023终身寿险产品,中国人寿则主推两全险和年金险,搭配万能账户的组合等。 为什么买储蓄型保险产品会有稳定收益? “实际上,储蓄型保险是一种融合保险与储蓄功能的保险产品,在保障的基础上增加了储蓄功能。”郑州区域某保险经纪人透露,“其最大优点在于储蓄与保障并存的特点,投保人在购买储蓄型保险时,不仅获得了一定的保障,同时也在保单生效期间获得了相应的收益。” “一般来讲,这类储蓄型保险产品具有一定的风险保障,能基本应对经济波动的压力。”业内金融分析师也坦言,“储蓄型保险产品通常具有较长的保险时间,因此投保人要做好进行长期资金规划的准备。” 虽然储蓄型保险产品具有较长时间内实现资金稳定增值的能力,但相比国债、银行存款等储蓄产品而言,前期流动性较差,提前支取可能面临资产损失风险。因此,并非所有消费者都适合购买这类储蓄型保险产品。 “不过,再好的产品也要适度而为,切莫盲目跟风。”业内金融分析师认为,“此类储存型产品动辄5年、8年,甚至最长20年才能支取,如果前期退保会损失较大,因此并非稳赚不赔。” “炒停售”概念逐渐淡化 “以往造成消费者有紧迫感的‘炒停售’促销手段,今年有所淡化。”金融分析师认为,“保险公司正在淡化这种理念,从各家保险企业的数据来看,1月份的业绩保持了平稳,没有出现以往脉冲式的经营方式,而是按照既定策略进行寿险改革。” 这一切源于监管的引导。2023年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强化管理促进人身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各人身保险公司不得采取大幅提前收取保费并指定第二年保单生效日的方式进行承保,引导各公司科学制定年度预算,防止激进发展、大进大出,严格执行“报行合一”,促进人身保险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其中明确提出,“炒停售”是保险销售中最常见的违规行为。业内金融分析师建议消费者,在办理业务时还是要提高警惕。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谢宽 宋聪颖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