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相约春天 上一版3  4下一版
A12
建言城市发展 打造历史文化街区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建言城市发展 打造历史文化街区

市人大代表李晓雷:

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聚焦重点项目建设

谋划发展,胸有成竹。市人大代表、中原区委书记李晓雷介绍,中原区将聚焦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

聚焦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依托40多个产业园区带动,加快科技服务业、都市型工业两大主导产业聚链成群。聚焦文旅商消费带动,加快建设国棉三厂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深化提升“一路四街”。聚焦项目建设,谋划重点项目298个。聚焦发展环境优化,以 “六最”营商环境保持全省领先地位。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中原区人民医院等5所医院及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确保郑州市实验中学等10所中小学、幼儿园具备招生条件。全力加快安置房建设,努力让群众早日实现“安居梦”。

市人大代表蔡妍:

切实做好城市更新项目方案策划及资源整合

“《郑州市城市更新条例》是全国省会城市首批、全省首部城市更新地方性法规,将于3月1日起施行。以此为契机,让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市人大代表,河南五建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蔡妍表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市城市更新条例》的出台,是一场“及时雨”,顶层设计让城市更新迈入法治化轨道。

蔡妍建议,切实做好城市更新项目方案策划及资源整合,大力推进民营企业作为实施主体参与;盘活存量土地资产、促进土地提质增效;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快入库项目的开工建设,提升城市更新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落地效率。同时,落实好补偿政策,让群众成为城市更新的受益者。

市人大代表李斌:

申报“烩面之都” 叫响餐饮品牌

“烩面的起源与成名地均在郑州。”市人大代表,郑州市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合记人民路店总经理李斌说,目前郑州餐饮业从事销售烩面的中餐、简快餐企业有数万家之多,从业人员达数十万。郑州烩面制作技艺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城市品牌是城市的无形资产,是城市竞争力的资源性要素。” 李斌介绍,目前郑州烩面、开封包子、洛阳水席已经成为郑、汴、洛3个城市最鲜明的餐饮名片。郑州市无论从烩面起源,还是烩面种类、经营规模以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获得“中国烩面之都”称号当之无愧。李斌建议,开展“中国烩面之都”项目申报工作,叫响郑州烩面品牌,为郑州餐饮业发展助力。

市人大代表马超峰:

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 激发数字经济驱动力

“郑州要加大数字经济支持力度,链接院企创新资源,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激发郑州新活力。”市人大代表、泛锐云智科技(郑州)有限公司项目研发副总监马超峰建议,要加强引导企业数字化发展,加大资源倾斜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培育数字化产业链条,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对数字化领域人才的政策扶持力度和金融支持力度。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分领域建设“创新基因库”“科技成果项目库”“科研人才库”等大数据库,通过数据共享和数据资源挖掘,充分发挥数据价值,降低企业研发成本。鼓励院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研发机构等。鼓励科研院所科研资源信息共享,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市政协委员姚志伟:

力争郑州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1件

“2023年,郑州市市场监管系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突破200万户,位居中部六省城市前列。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再添两枚金字招牌。”市政协委员,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姚志伟说,今年将重点实施经营主体营商环境提优工程,探索“一照一码”“一业一证”、集群注册等改革创新;重点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发展提速工程,加强政府质量奖梯次培育;重点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提档工程,力争郑州市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1件;重点实施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提效工程。

市政协委员肖建勇:

重点打造一批成规模的历史文化旅游街区

“郑州应大力发展场景经济,推动城市文旅文创迭代升级。”市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河南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长肖建勇建议,实施“创意驱动”,打造一批休闲街区场景,重点打造一批成规模、集聚化的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实施“美学引领”,打造一批美学经济场景,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空间,咖啡馆、茶艺馆等商业空间;实施“艺术点亮”,打造一批文艺体验场景;实施“科技赋能”,打造一批数字沉浸式场景,打造一批元宇宙数字体验场景。还要实施“跨界融合”,打造一批重大活动场景,譬如街舞大赛、大型音乐节、汽车拉力赛和各类交易博览会等;实施“主客共享”,打造一批美好生活场景,依托背街小巷改造和城市有机更新,充分挖掘特色文化主题。

市政协委员袁媛:

优化轨道交通站点建设 提高上盖物业开发价值

优化轨道交通站点建设,将为我市中心城区有机更新提供助力,同时也是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路径之一。市政协委员、郑州轨道交通置业有限公司前期工作部副部长袁媛建议,在新一轮轨道交通规划中,在已建成上盖物业但没有轨道交通站点的区域增设站点,提高上盖物业开发价值;对于等待规划的更新区域,深度研究周边具备开发潜力的地块,带动地铁沿线物业开发,实现“交通和财务双平衡”发展方式;加快推动已建成站点周边,因轨道交通建设征迁形成的边角地等零星低效用地的规划编制工作,在存量中获得增量;对于边角地块目前规划编制条件还不成熟的区域,建设一批便民店、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

市政协委员寇金康:

建设出台细胞产品试点方案和具体政策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在细胞产品方面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但缺乏与之相关的落地政策,如何规范引导细胞产业发展,让生物医药成为新的经济支柱已成为当务之急。市政协委员、河南省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寇金康提出,发挥我省自贸区先行先试优势,出台细胞产品试点方案和具体政策,探索开展基因与细胞治疗。

“我省有一批理论研究深入、产业基础扎实、产品控制规范的细胞产品相关企业,可以利用这些企业的研发和产业化优势,让细胞产品更好地惠泽大众。”寇金康建议,加快推进细胞治疗相关研究产业化,让更多百姓享受到现代生物医药的红利。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王翠 孙志刚 张倩 李爱琴 陈凯 张竞昳/文 黄余洋 徐宗福 马健/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22748 2024-02-04 00:00:00 一 建言城市发展 打造历史文化街区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