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 “政府能站在企业角度想问题、寻办法,让我们感到非常暖心。”2月26日,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七分局联合郑州市房管局邀请辖区相关企业和银行召开政企交流座谈会,针对办理“带押过户”的相关问题进行现场沟通交流。 会上,二七分局相关负责人对《郑州市存量房“带押过户”办理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政策解读,并围绕相关办理事项与企业和银行进行详细交流座谈,对大家提出的疑问和诉求逐一进行回复,特别是针对银行在业务开展中可能面临资产评估、司法查控等难点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判,从政策上予以指导,在程序上进行讲解,并建立工作联系群,以便后续工作顺利开展。 当好“店小二”,打好“主动仗”,不断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以最优“营商”促最大“赢商”,近年来,二七分局主动作为、超前服务,通过设立“企业专窗”、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帮办代办、开展上门服务、召开政企交流会等实招硬招,不断创新便民利企服务方式。 记者 朱翔宇 暖心救助 照亮流浪人员回家路 本报讯 “我父亲脑子受了刺激,出来流浪好几年了,家人也刊登了寻人启事到处找都没找到,一直担心老人是不是出啥意外了,这次能找到他真是多亏你们,太感谢了。”柘城籍青年小李握着二七区铭功路街道民政科科长王学华的手哽咽着说道。 事情源于今年2月初的一天,铭功路街道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名衣着单薄的老人在捡垃圾。“你在郑州多久了?家住在哪里?有没有亲人的联系方式?”为老人买来热乎乎食物后,网格员询问起老人的个人信息,以便帮助他找到家人,但老人支支吾吾,不愿交谈。通过询问周围商户了解到,老人平常在火车站周边捡垃圾,晚上就在外面睡觉。沟通未果下,网格员叮嘱老人做好防寒保暖,有困难及时联系街道,并随即将此事件进行上报。 接下来的几天,街道工作人员一次次地与老人沟通劝导,最终了解到老人叫李某,家住商丘市柘城县。随即,街道通过公安机关核查到老人的信息后,第一时间与其家人取得联系。第二天一大早,李某的女儿和其他亲戚赶来郑州接他回家,看到几年不见的父亲,女儿喜极而泣,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这只是铭功路街道开展救助工作的一个缩影。为切实做好冬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自去年入冬以来,铭功路街道不断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力度,把主动救助和源头预防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街道开启“日间+夜间”24小时救助模式,白天由辖区网格长(员)对管辖区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通过网格平台及时上报;夜间由巡防队员、物业保安和社情民意信息员组成的救助小组,对解放路立交桥下及周边、汇港新城广场等重点区域进行巡查,确保夜晚无人在外露宿。 为了使外来务工和流浪人员有“家”可住,街道在区救助站的指导下,在辖区解放路立交桥下设立了1处临时安置点,搭建3顶帐篷,放置6张床。工作人员每天巡查,对安置点居住人员进行登记,建立救助台账,对于愿意回家的,联系区救助站送其回家;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每天送上热水、方便面、火腿肠、面包等生活物资,保障其温暖过冬。 自2023年11月至今,铭功路街道先后救助劝离辖区露宿流浪乞讨人员50人次,救助露宿街头酗酒人员10人次,医疗救助流浪人员3人,帮助找到家人、购买车票并安全回家12人。 记者 景静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