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文脉郑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脉郑州
一座讲述“中国饭碗”故事的博物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粮食博物馆
一座讲述“中国饭碗”故事的博物馆
馆藏的粮食生产加工器具
展出的五谷标本
公众参观中国粮食博物馆
馆员尚勇研究古代储粮陶罐

触摸五谷烟火,对话华夏文明,关于粮食的问题,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位于郑州高新区的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一楼北侧,“隐居”着一座中国粮食博物馆。石臼、石碾、粮书、粮票……科普、科研、著书、立说……这座博物馆和这所学校,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中国饭碗”的故事。

关于粮食的问题,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与许多高校博物馆一样,这座中国粮食博物馆似乎过于“低调”了些,行走在素有粮食行业“黄埔军校”之称的河南工业大学校园,如果不用心寻找,很难感受到它的存在。而当弯弯绕绕走近展馆,打开博物馆那厚重的大门之时,博大精深的粮食文化,终于在尘封之后缓缓启幕。

从古老的斛、斗、升、合等粮食称量器具到泛黄的历代粮食文书,再到粮食生产加工工具的发展演变,触摸五谷烟火,对话华夏文明,关于粮食的问题,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据中国粮食博物馆馆长李国仓介绍,中国粮食博物馆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项目,目前正式的场馆尚未落成,部分粮食藏品只能在预博馆展示,每周二下午、周五下午和周六全天开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其余藏品暂时存放于学校内部仓库。

中国粮食博物馆(预博馆)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包括前厅、序厅、两个基本展陈区、电影厅、文创部和服务部。两个基本展陈区以中国粮食博物馆大纲规划的十大展区中的“第一展区 天地精华”和“第八展区 文明之舟”为主要内容进行展陈规划。

第一展区“天地精华”展区,重点陈列着许多粮食作物标本、粮食文书和粮食加工场景模型,展示了人类从狩猎时代、采摘时代到农业时代的历史演变,阐述了五谷的概念、我国粮食作物分布格局与演变、美洲粮食作物引进和未来粮食发展等基本情况。

第八展区“文明之舟”展区,重点讲述粮食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分为粮食与农业、粮食与战争、粮食与灾荒、粮食与粮证、粮食与民俗、粮食与文艺,以及国家粮食管理机构沿革等方面。粮食安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到底有没有引起大家重视呢?

中国粮食博物馆藏品部主任谷创业表示:“现在的人没有经历过饥荒年代,很难理解储粮、囤粮的重要性,对于粮食最大的关注,可能就是价格的涨跌。但站在学术科研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我们需要有更长远的规划。希望可以通过这个博物馆,让更多的人明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014年开馆至今累计参观者30余万人次

中国粮食博物馆自2014年开馆至今,已先后接待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在内的国内外团体500余个,累计参观者30余万人次。这座粮食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逐步上升,已经成为全国粮食文化交流中心和粮食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受到粮食行业、社会大众的广泛好评。

“仅2023年上半年,中国粮食博物馆已累计接待140个团队、8000余人次的参观,经常有大、中、小学生以及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企业的人士来参观、学习、交流。”中国粮食博物馆展陈部主任李晓军说。

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教育基地和河南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粮食博物馆除面向社会大众积极开展粮食安全科普外,还发挥着研究、传承和弘扬粮食文化的重要职能。

据谷创业介绍,2016年由中国粮食博物馆组织,首任馆长师高民教授主持编撰出版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粮食史图说》,填补了粮食史学空白,成为全国粮食文化科普教育和粮食文化项目建设的重要参考文献;该团队还主持编撰了“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饭碗”系列丛书,已在2022年正式出版发行,图书内容形象生动、趣味横生、条分缕析,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学术的脚步从未停歇,2023年7月6日,在第三批“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新闻发布会上,河南工业大学、中国粮食博物馆携新作《中原粮谷》亮相,勾勒“粮安天下”新图景,成为首部中英双语介绍中原粮食文化的特色名片。

高校牵手博物馆,发挥粮食科普教育作用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近年来,高校建设博物馆之风渐热,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钱币博物馆、南阳师范学院的独山玉博物馆、河南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博物馆等。

中国粮食博物馆发展规划部主任赵波认为:“高校建设博物馆是双向促进的好事,一校一馆一特色,立足不同学科特色,高校博物馆能够形成独特的‘教育基因’,高校也会因博物馆而具备独特‘文化名片’。”一方面,高校在专业学术知识、高素质人才队伍、文化环境氛围上有天然的优势,这些积淀对建设博物馆大有裨益。另一方面,成立特色博物馆的过程,也是各大高校提炼自身办学特色优势、明晰社会服务方向的重要过程。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粮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工业大学扎根粮食行业多年,是一所因粮而立、为粮而育的行业特色高校,承担着引领全国粮食文化发展的时代责任。中国粮食博物馆是守护、传承和展示中华文明厚重粮食文化的会客厅和展示台。

“我们将依托中国粮食博物馆,聚焦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加强粮食文化研究,积极开展‘博物馆+学科专业’的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征集展示活动、河南省科普视频竞赛等活动为抓手,创新思路举措,不断拓宽校内外合作发展平台,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竞赛等途径,讲好粮食故事,传播粮食文化,推动中国粮食文化传承发展,助力国家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李国仓说。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彭茜雅

本版图片 尹金凯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26260 2024-03-02 00:00:00 六 一座讲述“中国饭碗”故事的博物馆KeywordPh中国粮食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