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龙腾虎跃春潮起 上一版3
A04~05
热潮涌动 智能制造开启“新赛道”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热潮涌动 智能制造开启“新赛道”
高新区捷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基地项目动车组综合实训系统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王秀清 图

金水

硒宇科技园项目:

领跑全省富硒行业

本报讯(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党贺喜 曹琦)新春刚过,位于金水科教园区的硒宇科技园快速发力,日新月异——基坑开挖作业业已完成,护坡施工正在快马加鞭向前推进,领跑全省富硒行业的“旗舰”正款款驶来。

硒宇科技园项目由喜沃康(河南)医药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主导开发,项目位于宝瑛路(景怡路)南、马头岗街(马头岗中街)东,总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

项目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六大模块,通过建设专业化实验室、科研楼、厂房等,搭建一站式生物医药创新产业服务平台,构建现代化生物医药创新体系。目前,已研发键合学宜诚牌口服液、硒片、锌硒维生素D片等7款系列产品,在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免疫调控等领域做出了前瞻性的创新成果,义无反顾地担纲全省富硒产品行业标准“领跑者”角色。

项目投产后预计园区产值可达10亿元以上,税收贡献1亿元以上,预计提供就业岗位1200个。而且,该项目的推动发展将协助加快河南省生物科技产业战略布局,提升产业的整体子项研发能力、技术、专业人才水平,引领产业升级,进而巩固郑州“一带一路”桥头堡地位,共绘中原发展新篇章!

中原

郑州国棉三厂特色历史文化街区项目:

留住城市记忆 打造文旅新地标

本报讯(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董占卿 通讯员 刘赛)郑州国棉三厂特色历史文化街区项目位于原郑州国棉三厂生产区、生活区,占地125亩,总投资约16.2亿元,总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主要涵盖国棉三厂生活区内苏式建筑群和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

街区以原国棉三厂苏式建筑群为核心要素,以修旧如故为原则引入新型业态,呈现保留文化特征的历史文化街区。街区被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已列入郑州市第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库。项目主要建设包括旧建筑修缮、改造、拆除,改建商业工程、改建展馆工程、市外景观改造等。运营招商方面,正在面向社会公开招揽实力较强且有成功案例的运营管理合作单位,通过与多家运营企业对接,普遍对项目的前景充满信心,预计有230家以上品牌入驻街区。

项目产业方向为文化、商业、办公,拟以文化创意、电子商务、都市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导向,依托现有苏式老建筑,引入旗舰零售、文娱艺术、特色体验、潮流餐饮等特色商业,融合吃、住、游、购、娱、办多元要素,打造以纺织元素为特色、以文创博览为基础、以产业办公为补充、以体验旅游为支撑的都市旅游历史文化街区。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额超10亿元,可直接或间接提供6000个以上岗位。

惠济

谷翼(河南)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

创建河南唯一低空经济产业科创人才高地

本报讯(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王军方 杨丽萍)新春伊始,作为惠济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之一,谷翼(河南)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正铆足干劲“争春”,施工现场一派火热。

谷翼(河南)低空经济产业园总经理丁建宁介绍,谷翼控股集团由谷翼智造、谷翼产发、谷翼农发、谷翼农服等四大板块组成,聚焦低空装备制造研发、低空农业航空大数据平台、精准农业研究中心、无人机大数据库、无人机运行控制基地等科技服务。

2024年,谷翼(河南)低空经济科创中心项目惠济区创新创业大厦6000平方米将用于创建河南省唯一的低空经济产业科创人才高地。

谷翼(河南)低空经济产业园以“搭平台、建机制、聚资源”为目标,以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专业团队的航空航天、芯片研发、智能装备等先进技术为引领,继续优化谷翼科技研发孵化器平台,加速技术转化落地,增强孵化服务功能,提升产业培育能力聚焦低空经济产业,开展尖端科研创新和重大技术攻关,促进高新成果转化和转移,打造无人机产业链。

丁建宁透露,园区谋划标准化无人机制造工厂、专业化的组装车间,电机、3D打印零部件等配套车间,试飞场地及培训中心等。未来将具备每年5万架国内外订单整机生产能力,将承接深圳大湾区企业转移落地到河南投资,打造研发、制造、应用一体化河南智能制造模式,打造产业示范基地。

航空

港区

郑州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项目:

创造工业产值超330亿元

本报讯(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刘凌智)于2021年9月入驻郑州航空港区的比亚迪,发展至今已布局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动力电池产业、新材料产业、储能产业。项目总占地约2786亩,总建筑面积约151万平方米,总投资120亿元,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占地面积1419亩,总投资60亿元,年产新能源电池20GWh,产值100亿元。二期占地面积1367亩,总投资60亿元,年产新能源电池20GWh,产值100亿元。目前,项目一期、二期均已正式投产,持续加快产能提升和产品外供,现日均生产12万多个电池电芯产品,月供应西安总装工厂1.2万台海鸥300km车辆型号电池。

作为比亚迪布局在中部地区的中高端车型重要生产基地,郑州比亚迪37天实现项目开工、17个月顺利投产,创造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的“河南速度”,为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截至2023年底,郑州比亚迪已生产新能源汽车20万辆,电池产量超7GWh,创造工业产值超330亿元,带动郑州航空港区工业投资增长5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

高新

郑州捷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基地项目:

“虚拟仿真培训教育第一股”抢跑春天里

本报讯(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孙庆辉 通讯员 方宝岭)“驾驶”高铁,真实感受复兴号的操纵及场景变化;“抢救”病人,争分夺秒实施心脏复苏挽救生命的“黄金四分钟”……3月2日,在郑州捷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虚拟仿真基地,记者通过多套虚拟仿真实训产品,沉浸式体验了不同职业的魅力。

“公司2019年投资约3亿元建设总部基地,项目占地25亩,建设面积近5万平方米,主要用于‘轨道交通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技术改造项目’‘安全作业仿真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项目’建设。”公司总经理高志生表示,目前项目已经竣工投产。

作为国内资本市场“虚拟仿真培训教育第一股”,捷安高科2002年在郑州高新区成立,专注于高端复杂行业及中、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仿真培训解决方案。回顾发展历程,高志生说:“在这里,我们能够切实感受到招商稳商优商不仅仅是口号,更是一种实践。”

上街

铝土矿伴生锂资源高效回收利用产业化示范项目:

填补从铝土矿中回收利用锂的技术空白

本报讯(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谢鹏飞)传统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发展?中铝矿业有限公司正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铝土矿伴生锂资源高效回收利用产业化示范项目就是中铝矿业做强关键材料,推动碳酸锂从工业级向电池级转化的具体实践。

作为国内首条铝土矿伴生锂资源高效回收利用产业化示范生产线,该项目总投资4.4亿元,设计年产能1250吨,已于2023年12月建成投产。项目建成投产对行业发展有怎样的意义?3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上街区的中铝矿业有限公司寻找答案。

碳酸锂是制备锂电池的材料,目前国内生产碳酸锂主要是利用锂矿。我国锂矿以进口为主,但铝土矿储量丰富,铝土矿伴生的有锂资源,把这些锂资源利用起来,对于解决制约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保障锂资源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氧化铝生产中提取碳酸锂,从而实现铝土矿伴生锂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是中铝集团首创的国际领先技术,填补了从铝土矿中回收利用锂的技术空白。

新郑

人人利食品三期项目:

连续5年产值增长30%以上

本报讯(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杨宜锦)3月1日,新郑市梨河镇人人利食品有限公司三期工程内,崭新厂房耸立,厂区整洁有序,厂房内正在紧张地进行内部装饰和设备生产安装。

“三期工程占地145亩,比一期、二期加起来都要大,预计今年5月份投入生产,全部投产后,人人利食品将实现年产5万吨面包。”人人利食品有限公司副总谢鹏威介绍,预计2024年新投产3到5条生产线,产值增加3亿元以上;2025年生产线将全部投入运行,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年利税1.5亿元。

面粉来自益海嘉里,食用油来自中粮集团,每天需要15吨鸡蛋……人人利食品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所生产的各类产品以零防腐、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的特点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区以及线上各大销售平台,为抖音、拼多多、淘宝、京东等网商平台同类销售第一名,并远销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目前,人人利食品已连续5年实现产值增长30%以上。2021年以来,企业销售收入由5亿元跃升至7亿元,平均每年实现利税5000万元,被评为省龙头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

荥阳

河南空天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高性能轻合金生产线建设项目:

引领高端轻合金新材料产业发展

本报讯(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姚辉常 通讯员 禹海水)昨日,在荥阳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的河南空天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高性能轻合金生产线建设项目现场,工人和技术人员正在忙碌着对各类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9.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56万平方米。目前该项目整体建设进展顺利,预计5月份正式投入生产。

该项目团队现有博士后1名、博士及硕士研究生30余名,团队成员拥有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人次获郑州市高层次人才、11人次获郑州市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已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轻合金研究课题8项,制修订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4项。

项目建成达产后年销售预计收入100341万元,生产期年均税金6425万元。该项目以高性能轻合金技术创新示范和引领,将带动和引领荥阳地区高端轻合金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登封

河南克莱威纳米碳材料全智能生产线项目:

自主创新跻身新材料产业前沿

本报讯(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袁建龙 通讯员 赵晓聃)3月2日,记者在登封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河南克莱威纳米碳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看到,投资3.5亿元自主开发的6条全智能无人化生产线齐开,原材料在中控电脑控制下逐步生成晶须碳纳米管,经质检中心检测合格后,分批次进行智能定量包装、入库,整个生产流程一气呵成、井然有序。车间另一半空间预留的4条产线正在等待三星、LG、比亚迪等客户验证评测。

河南克莱威纳米碳材料公司是郑州市磴槽集团和江西南昌大学共同出资5.5亿元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生产晶须碳纳米管,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内唯一生产该产品的企业。该产品的成功投产,打破了日本昭和长达20余年的技术垄断。产品应用在高端锂电池的导电剂、防弹陶瓷、隐形材料、超低碳冶金耐材等领域,目前主要客户有宁德时代、印度OLA、微宏动力、孚能科技、长虹三杰、天津力神,宝武钢铁等头部企业。

“到2025年底,预计可实现产能300吨,产值超3.2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河南克莱威纳米碳材料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新密

河南爱钢矿业科技有限公司煤科院耐磨专用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打造先进制造基地

本报讯(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薛璐 通讯员 王龙帅)位于新密市米村镇的河南爱钢矿业科技有限公司煤科院耐磨专用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5亿元,占地约80亩,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截至目前,一期2.7万平方米建设基本完成,生产设备全部安装完成,于去年11月开始试运营。

走进厂区,厂房、办公楼、生活服务楼、停车区等办公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车间内部,机械轰鸣,一条条全自动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穿着蓝色制服的工人们熟练操作机器,成品产品整整齐齐摆放在厂房一侧,静等打包运输。“目前项目一期建设已基本完成,项目二期正在筹备中。项目试运营以来,已入职工人70余名,正全力投入订单生产中。”项目负责人刘鸣放介绍,项目依托省煤科院的人才和研发平台,致力于为先进制造业提供表面强化技术、材料、服务和专用设备,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先进制造材料研发、设备制造、加工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增材制造专业化公司,打造先进制造领域全方位表面强化技术、设备与服务的先进制造基地。预计项目年收入可达1亿元以上,年利税约2000万元以上。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26326 2024-03-03 00:00:00 热潮涌动 智能制造开启“新赛道”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