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春满山河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4
加快建立完善 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
支持郑州打造 国家区域科创中心
【委员通道】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国人大代表司富春:
加快建立完善 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

“全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大会发出‘河南要努力走在前、挑重担、起高峰,奋力开创我省中医药发展新局面’的动员令。作为一名中医药工作者,我将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为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将围绕中医药传承发展向大会提交多件建议。”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省重点实验室和省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司富春告诉记者。

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司富春认为,目前中医药发展仍面临着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但仍存短板、中医经典传承不足、中医疗效显著但机理模糊、方剂丰富但单体匮乏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他建议,首先,要加快建立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顶层设计,研究中医药创新发展战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科技计划中增加中医药专项的设立;加强中医药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平台的培育和建设,充分发挥省级重点实验室创新活力;完善责权利明确的科研管理机制,压实项目决策、管理和实施各环节主体的责任,形成责权利一致的管理模式。

其次,要用现代科技促进中医药精华传承。建立中医经典传承研究基地,应用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算法等现代科技,加强中医药古籍整理挖掘与综合利用、中医药经典理论研究与现代诠释、中医经方学术研究与应用,挖掘中医原创思维、理论、技术等精华,激活中医药更多价值促进高质量发展。

“中国药”自主创新研发大有作为

“中药是天然药物宝库,在针对中国人基因和体质的‘中国药’自主创新研发中具有大潜力和大作为。”司富春建议,要用现代科技研发针对中国人基因和体质的创新中医方药。

推动多学科交叉创新,运用现代前沿的分子生物、高通量组学、大数据等技术,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筛选研究针对中国人基因的重大疾病、难治性疾病、慢性病、生活方式病防治的中药和方剂,研发生产适合中国人的“中国药”。要因地制宜,研发针对不同地区人群体质的中药产品和大健康产品。要加强对基于古代经典名方、验方、秘方的中药新药研发。同时,设立中药活性物质或活性单体筛选与研究专项,开发源于中药有效成分的天然药物,如青蒿素、达菲等。

围绕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司富春建议,一是支持高校创新中医药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中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从研究生中遴选培养“+中医药”和“中医药+”的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二是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引才引智,加大引育一批国际医药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三是加强中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校企结合、校地结合,培养适用于社区的基层中医药全科人才,服务大健康产业的中医养老、康复保健、中药材种植和炮制、健康旅游等应用型人才。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董艳竹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26587 2024-03-05 00:00:00 二 加快建立完善 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KeywordPh全国人大代表司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