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观点·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3
刚买完车就降价1.7万元 店家“不知情”能不负责吗
燃气安全不能总拿生命来检验
新能源车“续航虚标”莫成行业潜规则
全面取消二手房限购,杭州能否成为风向标?
理性看待“CT检查增加患癌风险”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刚买完车就降价1.7万元 店家“不知情”能不负责吗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评论员 周也琪

近日,“男子刚买完车就降价1.7万”冲上热搜。据《法治日报》报道,陕西西安的王先生购买某品牌一款混动车型,裸车报价10.72万元,当天下午4点左右交了首付。他当晚刷朋友圈发现,下午4时许,该品牌其他4S店的销售人员发朋友圈,显示该车新款上市,他购买的老款官方降价1.7万元。

王先生到店里讨说法,认为涉事销售故意隐瞒调价信息,并且“屏蔽朋友圈”。销售回复称,并非故意屏蔽王先生,而是把所有顾客都屏蔽了,这无异于变相承认心虚。虽然涉事销售发朋友圈的具体时间目前未知,但显然他自己也觉得王先生“买亏了”,心理上过意不去。他的这种顾虑,无疑是受到基本的商业道德和朴素情感的驱使。

该店市场总监表示,绝不会隐瞒车辆官降的消息,只是这里面存在一个时间差:厂家3点多发布调价,4S店在4点多卖给客户时,不知道调价信息。经销商调价与厂商宣布降价中间存在时间差可以理解,只是一个小时的时间差,在汽车销售行业内是否属于正常,有待进一步澄清。

涉事4S店究竟是否存在故意隐瞒降价信息,导致王先生高价购车,决定着该起事件的性质,决定着是“不知者无罪”,还是侵犯了消费者权益,甚至涉嫌欺诈。

假设王先生4点多付款时,4S店对降价还不知情,而直到王先生晚上7时许把车开走,这中间的3个小时时间,足以让店家收到降价通知。然而,直到王先生把车开走时,涉事销售仍只字未提降价一事,这期间很可能存在故意隐瞒。

尽管汽车价格调整是市场化行为,且法律也没有规定经营者在制定价格标准后多久不能调价,但对于汽车这样的大额商品,消费者购买前后一小时内降价幅度超过15%,实在让人难以接受。虽然店家并无法定的保价义务,但如果是由店家自身原因导致消费者受到损失,理应主动为消费者“补差价”,或与消费者协商以弥补其损失。

退一步讲,即便在此事件中店家没有明确的法律责任,但若能主动站在顾客的角度,积极与厂家沟通,设法为顾客争取一定的补偿,那么结果定不会如现在这般尴尬。再者,如果店家能在第一时间向顾客坦诚降价事实,并做好解释,给出解决方案,那么王先生也至少不会感到被欺骗。毕竟,相比商品的价格和品质,消费者更看重的是交易的诚信与透明,而这也是商业交易的底线。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买大额商品时,不仅要货比三家,购买之前也要尽量和商家约定保价,并且写进销售合同。

总之,汽车短时间内出现的降价风险,若完全转嫁给消费者,显然有失公平情理。店家应坚守诚信,秉承为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以此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认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28226 2024-03-15 00:00:00 五 刚买完车就降价1.7万元 店家“不知情”能不负责吗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