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文脉郑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脉郑州
郑虔:这位荥阳老乡太有才了
唐玄宗为延揽他专设新机构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书诗画“三绝”,还在政治、军事、医学和博物等领域都有涉猎
郑虔:这位荥阳老乡太有才了
唐玄宗为延揽他专设新机构
杜甫小他21岁,与之结为莫逆之交
启功题写的“郑虔三绝”碑
位于浙江台州临海的郑虔墓
郑虔柿叶练字图
郑虔《峻岭溪桥图》

细数古代惊才绝艳的文人,有人热爱写诗,有人精于作画,还有人专注著文,各自在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唐朝有这样一位大家,他写诗名气比不上杜甫,作画成就比不上王维,但史书记载他“百家诸子,如指掌焉”,琴棋书画、医术兵书,样样精通,堪称古代的全能天才。

这个人,就是河南郑州荥阳人——郑虔。

“郑虔三绝” 有才到让皇帝为他专设岗位

郑虔,字趋庭(又作若齐、弱齐、若斋),郑州荥阳人,唐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关于郑虔,最有名的评价就是“郑虔三绝”,这不仅是因为该评价是唐玄宗说的,也因为郑虔确实有很高的才华。

据《郑虔墓志》记载,郑虔年仅弱冠就进士及第,才华获得了当时主考官的肯定。《新唐书》记载,天宝初年,郑虔任协律郎,他根据实事,写了80多篇文章。有个人偷看了他写成的文稿,向朝廷写告密信,说郑虔私撰国史。由于某些原因,郑虔听说后仓皇地把书稿都焚烧了。因为此事,郑虔一直被贬。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郑虔被贬并不影响他的才华被世人所知。他的头号粉丝——唐玄宗,就非常欣赏郑虔的才华。据《新唐书》:“玄宗爱其才,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唐玄宗欣赏郑虔的才华,想把他安排到自己身边,于是便专门设置了一个“广文馆”,任郑虔为广文馆博士。

据说郑虔得到任命后,并不知道广文馆这个新设的机构在哪里,便去找宰相询问,宰相说:“皇帝陛下下令扩充国立大学,增设广文馆,来安排有贤德的人,让后代人说起广文博士是从你开始的,这不是很好吗?”于是郑虔就这样上任了。

在这样一个清闲的职位上,郑虔每天的日常就是吟诗作画。他喜欢练习书法,但苦于没有足够多的纸,于是便收藏了几屋子柿叶,每天在柿叶上写字,柿叶用完后,他的书法水平也精进不少。他曾经把自己的诗画作品献给唐玄宗,皇帝看了非常喜欢,便题字:“郑虔三绝。”意思是郑虔的书、诗、画都非常精妙,堪称“三绝”。

全能天才,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

在郑虔的外甥卢季长为郑虔撰写的《郑虔墓志》上,称赞郑虔“工于草隶,善于丹青,明于阴阳,邃于算术,百家诸子,如指掌焉”。《新唐书》记载:“虔学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尝为《天宝军防录》,言典事该。诸儒服其善著书,时号‘郑广文’。”

虽然墓志是郑虔的亲外甥写的,未免有些夸大,但实际上,就如《新唐书》记载,除了书法、绘画外,郑虔在政治、军事、医学和博物等领域都有涉猎,确实是不折不扣的“全能大家”。

郑虔的书法、绘画作品传世很少,我们只能从其他人的评价中判断郑虔的真实水平。从唐玄宗称“郑虔三绝”这一点来看,郑虔在诗文和书画方面的水平应该是不低的。

诗文方面,唐代杜甫曾写诗夸赞郑虔:“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书法方面,郑虔书法出自魏晋而又自具风格,风韵洒脱,神采飘逸,《墨薮》中评价其书法“如风送云收,霞催月上”。绘画上,唐代的《封氏闻见记》中记载:“郑虔亦工山水,名亚于维。”郑虔的山水画,只亚于王维。同时,《唐宋艺画撮录》《唐宋元集绘》《宣和画谱》《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等资料中都对其画有极高的评价。

在诗书画之外,郑虔还在军事、医学和博物上有所涉猎,且素养卓然。军事方面,郑虔著有兵书《天宝军防录》;医学方面,郑虔著有《胡本草》;博物方面,郑虔著有记载各类珍稀动植物或社会异闻,以及自然界奇异怪物的杂录怪书《会粹》。这三种著述所记录的历史地理、珍稀动物、异闻杂录、名人轶事等涉及中亚、印度、南亚半岛各国,是现在研究中唐时期文化、特产等的珍贵资料。

据记载,郑虔晚年被贬台州(今浙江台州),以教化台州百姓为己任,选择民间优秀子弟来教导,礼仪、礼节都以身作则,台州的民风便日趋淳朴。

从诗书画到医学、兵法,再到教化百姓,可以说,郑虔才华横溢,涉猎广泛,几乎做到了当时文人的极致,是当之无愧的“全能天才”。

莫逆之交 郑虔杜甫相差21岁的友情

郑虔是荥阳人,生于691年;杜甫是巩义人,生于712年。相差21岁的两人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750年,郑虔已经是59岁的白发老人,此时的他有才有名,因才华被唐玄宗赏识。而杜甫此时38岁,怀才不遇奔走在长安官场。两个人年龄有差、身份有别,却又相知相怜,结为莫逆之交。

杜甫一生存诗1400余首,其中有20多首是述及或者追忆郑虔的诗作。从《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醉时歌》等杜甫前期的诗作来看,二人在750年曾一同游览何将军山林,在杜甫由洛阳移居长安后二人常常樽前放歌,聊解愤懑,以至于二人不分老幼尊卑而以“你我”相称。

唐肃宗收复长安后,郑虔因安史之乱被远贬台州,杜甫写诗《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将郑虔比喻为仗节而归的苏武,以此为郑虔鸣不平。

757年,郑虔前往台州,杜甫没有来得及为他践行,但写了一首《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表达心中哀伤。

759年,郑虔于台州官舍病逝,享年68岁。郑虔去世后,过了一两年杜甫才知道此噩耗,作了《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中“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一句,苏指的是好友苏源明,郑指的就是郑虔,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百家诸子,如指掌焉。”短短8个字浓缩了郑虔的毕生成就。郑虔涉猎之广,成就之大,在群星闪耀的唐朝,也毫不逊色,熠熠生辉。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许怡童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28487 2024-03-16 00:00:00 六 郑虔:这位荥阳老乡太有才了 <BR/>唐玄宗为延揽他专设新机构KeywordPh杜甫小他21岁,与之结为莫逆之交书诗画“三绝”,还在政治、军事、医学和博物等领域都有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