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鲁燕 通讯员 穆童)开车出行,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花式“碰瓷”盯上。如果被套路该怎么办?中原区法院一起案例告诉你该如何避坑。
李先生从某市场停车场开车出来,梁某骑共享单车与其平行通过时,故意击打李先生驾驶车辆的右后视镜,谎称“被撞”并要求去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在去医院途中梁某要求私下解决,向李先生索要3880元医疗检查套餐费和500元补偿费。李先生害怕惹上麻烦,先后通过微信收款码向梁某转账3880元和500元,共计4380元。
一周后,梁某以同样手段向姚先生索要身体检查费2000元,并威胁其如果不给就让家人对姚先生进行“骚扰”,姚先生因害怕麻烦便通过微信收款码向梁某转账2000元。
事发后,李先生觉得不对劲,查看行车记录仪后报案。之后,梁某被抓获归案。中原区人民检察院以梁某犯敲诈勒索罪向中原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法院审理认为,梁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实施要挟等方法,敲诈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敲诈勒索罪,依法应予以惩处。梁某系初犯,具有坦白、当庭认罪、已退赔被害人情节,可以从轻从宽处罚。依法判处梁某拘役三个月,缓刑四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
提醒:遇到“碰瓷”,立即报警不私了不转账
车主驾驶车辆出行时,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这样既可以确保自己出行安全,也可以让“碰瓷党”没有可乘之机。一旦遇到“碰瓷”时,一定要冷静分析,立即并坚持报警处理,不私了、不转账。“碰瓷党”也不要存侥幸心理,一旦触犯法律红线,必将受到刑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