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月27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戏剧节。1961年,国际戏剧协会将每年的3月27日设立为世界戏剧日,并从1962年开始庆祝。戏剧是以舞台表演为主要形式的古老而年轻的艺术,如果我们以古希腊悲喜剧为开端算起,它至少已经陪伴了人类社会2000多年。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戏剧并没有因为其他文化的大量涌现而停滞不前,而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现代化。广义的戏剧主要分为四大类:Play(话剧),以“讲好故事”为核心;Opera(歌剧),以歌唱和音乐来表达剧情;Dance(舞剧),以芭蕾等舞蹈作为主要的表演形式,以及中国戏曲。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辕门外三声炮响如雷震,天波府走出我报国臣。”梆子声起,你的豫剧DNA动了吗?在河南,《梨园春》是许多人共同的童年记忆。豫剧里的知识你知道多少?豫剧有哪些来源?……今天来了解一下中原文化——豫剧。 豫剧分为五大流派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1948年创办豫剧历史上第一所学校“私立新光豫剧学校”,这是最早使用“豫剧”名称的组织机构。 豫剧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二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三说是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特别是自明朝中后期,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基础上,吸收“弦索”等艺术成果发展而成。 豫剧分为五大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流行于豫东南的称为“沙河调”,又叫“本地梆”。新中国成立后,对豫剧四大地域流派唱腔进行了综合吸收和大幅改革,形成“现代流派”。 常、陈、崔、马、阎是豫剧五大名旦 豫剧角色行当由“生旦净丑”组成。“四生”:老生、大红脸(红生)、二红脸、小生;“四旦”: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闺门旦)、老旦、彩旦;“四花脸”:黑头(副净)、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丑)。 豫剧伴奏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以弦乐器为主,如三弦、皮嗡、月琴,后期增板胡、二胡等;武场以打击乐器为主,常用鼓板、大锣、铙钹等。 豫剧演唱以旦角为主,逐步形成了常、陈、崔、马、阎五大名旦,再加上桑派,就成了六大名旦。以六大名旦为代表,形成了豫剧六大流派。常派代表人物是常香玉,被誉为“豫剧皇后”;陈派代表人物是陈素真,她本名王若瑜,22岁获“梆子大王”的美称;马派代表人物是马金凤;崔派代表人物是崔兰田;阎派代表人物是阎立品;桑派代表人物是桑振君。 豫剧代表作 《红娘》 豫剧《红娘》,取材于王实甫的《西厢记》,故事说的是唐贞元年间,西洛书生张珙进京应试,在河中府普救寺邂逅崔相国的女儿崔莺莺,二人一见倾心,红娘从中撮合,最终结成眷属。 《花木兰》 豫剧《花木兰》是人民艺术家、豫剧大师常香玉的代表剧目,自1951年上演至今,已有三代艺术家领衔主演,继承传扬,久演不衰。 《破洪州》 豫剧《破洪州》主要讲述的是北宋时辽军入侵边境,杨宗保单骑突围回朝搬兵,朝中无人挂帅出征。八贤王和寇准奉旨到天波杨府调兵遣将,佘太君以杨府没有兵将可调推辞。寇准带八贤王溜入演武厅击鼓鸣钟,穆桂英全身披挂,威风而出。 《五世请缨》 《五世请缨》是河南豫剧院一团的保留剧目。该剧讲述了北宋时期,107岁高龄的佘太君带领8个儿媳、两个闺女和孙媳穆桂英等十二寡妇及重孙满堂,五代人上殿请缨,奔赴疆场,平定西羌,得胜还朝。 《秦雪梅吊孝》 是豫剧著名表演艺术家、五大名旦之一的阎立品的代表作。她在传统戏的基础上,对《秦雪梅吊孝》的故事结构和立意进行了大幅度调整。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京剧 京剧有“国剧”之称,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它形成于清朝时期的北京,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已有200年左右历史。 越剧 越剧,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发源于浙江嵊州(嵊县),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黄梅戏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湖北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 评剧 评剧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鼎盛时期除个别省份外几乎都有评剧院团。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1910年前后形成于唐山,称“唐山落子”,1935年改称今名。 豫剧 豫剧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叶霖/整理 王秀清 马健/图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