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观点·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3
“AI复活”成热门生意 更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看错爆破指令致3死,安全意识缺失是最大“偏差”
离职员工寄来一头猪,这家公司是如何赢得人心的
退费要等30年? 预付式消费监管还需明确职责
坑老养生课无异于线上病毒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AI复活”成热门生意 更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评论员 任思凝

今年以来,“AI复活”这门此前隐秘而小众的生意,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不断增加需求的同时催生了流水线的生产。在电商平台上,此项服务的价格从5元至上万元不等,价格越高,效果越丰富。除了提供“复活”服务,“复活师”们还在寻找学徒和代理,从而将单一的产业向更远端延伸。

(3月27日上观新闻)

“AI复活”已故亲人,可以为生者提供慰藉,填补心中遗憾。对于有此类情感需求的人来说,这种技术无疑存在较大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人们对“AI复活”需求的增加,也催生出了流水线的生产。一些商家还推出“复活师”的教学套餐和代理服务,试图将“AI复活”服务延伸打造成产业链。可是,如果缺乏必要的监管,该项技术就可能会被滥用,甚至用于非法目的,这不仅会损害公众利益,也会破坏社会信任基础。

“AI复活”服务看似门槛不高,但若想高程度还原人物还是个难题。由于技术尚不成熟,其生成的图像和声音,往往带有明显的机械感和不真实感,有着浓厚的“AI味”。这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消费者会有强烈的落差感和失落感。

而且,心理学研究表明,与逝者的再次“交流”,虽然可能具备类似心理治疗的效果,但这种错觉可能也会成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让人们难以接受亲人的离去,延续甚至加剧悲伤的情感。“AI复活”服务,显然不是为人们抚平哀痛的根本方法。

更深层面上,还需要反思,借助AI技术“复活”的已故亲人还是那个熟悉的人吗?过度追求这种“复活”效果,是否会忽视对逝者的尊重?不同的人面对被“复活”的亲人,有不一样的感受,怎么确定带来的是安慰还是伤害?

当然,也不必将“AI复活”服务想得过于复杂。技术在不断进步,从传统的画像到现代的相机,人们一直在寻找方式,以此对抗死亡带来的离别之痛。或许,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AI复活”服务的接受程度不高,但这也带来新的思考——当技术领先,但人们的接受程度落后时,应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

本质上,“AI复活”只是一个工具,技术没有善恶,重要的是如何使用它。对此,相关部门应防患于未然,加强对“AI复活”服务的监管和规范,明确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和义务,防止其滥用技术、侵犯用户权益;商家也应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确保服务质量的安全可靠。

“AI复活”服务的火热,也是在提醒人们珍惜每个当下,重视对身边人的陪伴。而对于新科技的出现,既要珍惜其带来的价值,也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只有保持敬畏、守住边界,才能确保技术能够真正为人类带来福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31006 2024-03-29 00:00:00 五 “AI复活”成热门生意 更提醒人们珍惜当下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