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A03版:观点·声音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热点话题 金宝贝机构的运营风险早已存在,此次爆雷更是揭开了早教行业的深层痛处 据央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早教机构金宝贝位于南京的三家门店同时关闭,引发热议。家长们反映,金宝贝通知停止运营十分突然,而南京金宝贝中心提供的方案显示,退款预计要等25年至30年。 如此漫长的退款周期,家长们自然难以接受。然而,金宝贝提供的另两种解决方案——家长众筹聘请老师上课,以及分流至其他机构兑换课程,同样难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机构自身“资金流断裂,难以为继”,却将风险全部转嫁给消费者,如此做法既有违公平原则,更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对于早教行业的信任。 更令人不解的是,有家长反映,金宝贝部分门店在关闭前两三天仍在推销课程、续课收费。即便业务员对机构的经营风险不够了解,管理层也有责任停止收取预付款,并及时向消费者说明情况。这种明知故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无疑加剧了家长们的不满。 事实上,金宝贝机构的运营风险早已存在,此次爆雷更是揭开了早教行业的深层痛处。首先,品牌方对加盟中心的规范管理和风险把控明显不足。金宝贝官网显示,其在国内近150个城市拥有超过400家加盟中心。各加盟中心虽独立运营,但当闭店事件频发,品牌方是否应承担一定的兜底责任,值得深思。 其次,预付费制度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形同虚设。商务部、教育部等部门曾明文规定,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但在金宝贝早教机构,家长们往往被要求一次性缴纳1万多元学费,甚至有些家长一次性订购100多节课程,这明显超出合理合规收费范围。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划分模糊,当消费者面临实际纠纷时,维权之路异常艰难。金宝贝南京中心三家门店关闭之后,当地各区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务局、金融局等多个部门虽联合处理后续问题,但实则陷入“九龙治水”的尴尬局面。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当前的规定虽明确培训机构“不能干什么”,却未明确“违反了怎么处罚”以及“由谁来处罚”等关键细节。也因此,家长过度缴费的问题屡见不鲜,而培训机构又往往能逃避应有的惩罚。这种监管漏洞很大程度上也助长了行业内的不正之风。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明确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和风险把控。同时,建立更为完善的预付费安全保障机制,防止培训机构将经营风险转嫁给消费者。重建消费者对于早教行业的信任感,才能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评论员 周也琪 欢迎赐稿:评读热点新闻事件,发出你的观点和声音,请发稿至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