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7
“星空下的村落” 穿越五千年焕发新光彩
近21吨鸡爪自俄罗斯入郑
“蒸蒸日上”服务队:让社区充满人情味儿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老两馆隔空相望 见证城市更新的矫健步伐
“星空下的村落” 穿越五千年焕发新光彩
正在建设中的大河村遗址公园生机勃勃

融贯古今,向美而行。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民族和国家历史文化的缩影,也是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方式。

沿中州大道一路向北,过了魏河,在连霍高速与中州大道交叉口东南角,可见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的门头。从项目大门一直往里走,公众最为关注的仰韶文化博物馆等标志性建筑便坐落其中,相对于新建的遗址公园,项目东北方向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已矗立于此多年。“新老”两馆隔空相望,见证着城市更新的矫健步伐,这种“看得见”的变化也让当地群众幸福感“旧地升温”。

穿越千年沉浸式感受仰韶文化

与之前“小个头”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相比,新建成的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占地面积2400亩,更像一个大型的城市文化综合体。

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园区按照“一核(大河村遗址本体核心保护展示区)”“两节点(中国仰韶文化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三片区(生态湿地修复区、原始农耕种植区和互动休闲体验区)”进行规划布局,是郑州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起步区、打造黄河文化主地标城市的示范项目。

春风和煦,行走在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区内,绿意盎然,河道蜿蜒,占地近600亩的原始生态修复区,主要还原仰韶文化时期的自然生态。原始农耕种植区里,植物有130多种,部分是仰韶文化时期就存在的农作物种类,在这里参观者可以参与耕种,体验原始先民的农耕生活。

公众最为关注的仰韶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建筑层高超过8米,地下埋深7.1米,为半嵌式结构,下沉式设计使得屋顶和地面齐平,与整个遗址公园和谐一体。建成后,博物馆内陈设的不仅有大河村遗址出土的文物,还会利用数字化技术展示河南乃至全国仰韶文化时期先民生产生活的状况,一座穿越几千年展示先民生活的标志性文化场馆呼之欲出,让大家沉浸式体验先民生活、“一站式”感受全面的仰韶文化。

“自2020年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已先后完成仰韶文化博物馆建筑主体建设、遗址核心保护区考古大棚建设、原始农耕区建设等节点工程。目前,仰韶文化博物馆装修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今年上半年可对外开放。”项目建设方郑东建投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城市更新点亮幸福生活

一边是古老厚重的遗址,一边是现代时尚的高楼,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城市增添了多元化的生活文化元素。

“2021年之前,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所在的那块地还是一片黄土。现在,那里已经建成了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看着即将建成投用的公园,心里美着呢。”在郑东新区龙源路办事处王马庄村村民周潇看来,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后,要比原来的老馆气派得多,周末带孩子便有了这个近距离的好去处,对孩子教育成长很有意义。

城市更新项目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机会”。龙源路办事处安庄村党支部书记曹玉才介绍,从项目建设之初,村里就密切加强与项目的沟通协调,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服务保障。例如在就业上,村里与办事处、项目三方建立了合作机制,采取自办、联办、定向、非定向等多种培训形式为居民培训就业技能,定向为项目培训所需技能人才,群众技能培训完成后即可到项目应聘就业,这不仅拓宽了群众就业途径、增加群众收入,也为项目节省了一定的招聘、用工成本。

作为河南省首家史前遗址博物馆,入春以来,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每天都会迎来大量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馆内,游客们通过每一件藏品、每一册资料、每一幅图画,与时空对话,逐渐熟知了五千多年前的大河村——那个生活在“星空下的村落”。

可以预见,随着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成投用,大河村,这张扎根在郑州黄河边的文化名片,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更加熠熠生辉。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覃岩峰 通讯员 邹渡祥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31037 2024-03-29 00:00:00 五 “星空下的村落” 穿越五千年焕发新光彩KeywordPh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老两馆隔空相望 见证城市更新的矫健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