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海一脉归故里,万姓同根拜轩辕。 4月11日,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郑州新郑隆重举行,在这春和景明、生机勃发的美好时节,来自五湖四海的炎黄子孙汇聚一起,共同敬拜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祈福祖国繁荣昌盛。 一场寻找心灵原乡的精神之旅 我们从哪里来?站在具茨山上回望,问号一步步被推向了遥远的过去,我们的来路也更加清晰。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5000多年前,在河南郑州新郑具茨山下、溱水河畔,轩辕黄帝点燃部落融合、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火种,点亮了中华文明的曙光,成为璀璨多彩中华文明的历史起点。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黄帝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塑造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品格,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 上午9时,寻根门南门广场上,龙腾四海、虎跃平川,舞龙、舞狮、高跷、盘鼓等来自中原大地的特色民俗表演奏响了拜祖大典吉庆的序章。 从寻根门到轩辕黄帝像,500多米的距离,如一幅厚重的历史长卷,铺展开5000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镌刻着文明进化的璀璨华章,嘉宾们徐步其间,仿佛置身于一场穿越时空、心灵回归之旅。 追寻中华文明的脚步前行,嘉宾穿过寻根门,经系祖坛、轩辕桥、故里祠,来到始祖殿前,瞻仰巍峨庄严的黄帝像,体悟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缩影;漫步拜祖广场旁的连廊浮雕,触摸墙壁上精美的图案,仿佛聆听历史深处的悠远回响。 在这一刻,身临现场的炎黄子孙感受到的是,中华文明的脉搏和民族血脉的召唤,激荡起与中华民族、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万丈豪情。 一场炎黄子孙的共同奔赴 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六大拜祖方阵徐步入场,每个方阵由90人组成,共540人,象征着炎黄子孙来自五湖四海。 拜祖方阵由来自祖国各地、海峡两岸、世界各国各界的爱国人士组成,他们怀着拳拳赤子之心,为中华共祖献上敬意,为民族未来献上祝福。 走在最前面、齐头并进的两个方阵,分别为文化方阵和岐黄方阵。文化方阵是文化艺术传媒学者方阵,是来自国内文化艺术传媒领域的专家学者,梅花奖艺术名家代表,9个国家中心城市和沿黄九省(区)的美协主席、主流媒体负责人代表,还有国内知名新闻学院的院长、教授代表。 岐黄方阵由院士、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国内知名中医药大学校长,知名中医院院长,中医药非遗传承人代表和全国知名中医药企业家代表组成。首届郑州岐黄·中医药发展论坛作为拜祖大典关联活动,在黄帝拜祖大典期间同时举办,将成为河南中医药发展的一大盛事。 拜祖方阵中还有由经济、科技界重要企业家代表组成的方阵。他们代表着创新、质优、高效的新质生产力;由国内同类拜祖举办地代表、海外拜祖举办方代表、黄帝故里园区群众代表组成的同拜方阵;由港澳和海内外华侨华人代表组成的侨胞方阵;由90位来宾、包括台湾的青年代表组成的台胞方阵。 在“高唱颂歌”环节,香港地区的钟镇涛、台湾地区的朱孝天和澳门地区的麦嘉欣,以及内地的曹芙嘉共同演唱着《黄帝颂》,熟悉而悠扬,两岸四地的歌手唱响了一曲家国情。 一场传统文化的沉浸式体验 今年竹简门的设计继续“上新”,手工雕刻的飞舞祥龙,糅合了“龙的传人”和甲辰年两层意思。 上午9时18分,竹筒门徐徐开启,来自海内外的华夏儿女沿着神道缓缓走向系祖坛。 神道两旁,甲骨碑林方柱高举,正和十天干十二地支之数。碑上布满远古时期的象形文字——甲骨文。每一笔刻画,都渗透着中国人传续千年的文化血脉;每一个符号,都诉说着中华文化穷究天人的不懈追求。 嘉宾们登上系祖坛,庄严肃穆的盛典迎宾仪式开始。系祖坛上,“佾生”成列,献上古代“八佾舞”。八八六十四人组成,象征八风,寓意风化天下,是佾舞的最高规格。 系祖坛中心,矗立着出土于郑州的杜岭方鼎。它跨越千年,仍激荡着中原王都气象;它破土而出,使郑州作为商都的形象由“模糊”走向“清晰”。 走过系祖坛,两侧竹简上银钩铁画直入眼帘,书《黄帝本纪》,彰轩辕圣德。 跨过轩辕桥,来到故里祠,其左右设置静心道,列植银杏,静谧庄重。今年拜祖大典的一大亮点,就是故里祠前摆放的华夏礼乐重器青铜编钟,琅琅之音敲响之时,象征着华夏儿女和睦相处,呼应着大典主题“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 “这是我第一次来黄帝故里,从寻根门前的民俗表演到系祖坛的八佾舞,再到故里祠前的编钟,都让我深深感受到大典气氛的隆重热烈,也深切感受到了故里人民迎接同胞的真挚热情。”来自湖北的刘女士表示,此行不仅深入了解了中原文化,更是实地感受了一场绝美的视听盛宴。 一场守正与创新共舞的盛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正是这一论述的生动实践—— 拜祖大典线上与线下结合,现场拜祖与境外“同拜”互动,对全球华人网上拜祖平台进行优化,以黄帝文化与龙元素的结合为设计主线,结合当下AI、VR、AR等新技术,在视觉上升级、在交互上拓展,突出情境化、沉浸式和视频化、交互式。 停驻在纸张上的“轩辕黄帝”借助科技的力量鲜活起来,跨越时空与现代的我们对话;不能莅临现场的中华儿女,可以云端拜祖,沉浸式体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进入拜祖广场,宏大的广场与雄伟的轩辕殿呈现眼前,给人一种豁然开朗震撼之感,嘉宾们纷纷拍照留念。 作为此次拜祖大典的亮点之一,26幅精心雕刻的连廊浮雕正式亮相—— 一幅幅讲述黄帝生平故事、伟大功绩的浮雕作品气势恢宏,全面展现了黄帝一统华夏、肇造文明的辉煌历程。“触摸浮雕上精美的图案,倾听历史声声回响,似乎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强劲脉搏,这是一种神奇的体验。”来自香港的李先生将26幅浮雕拍照留存,他说要回去再细细品味这其中的深刻内涵。 “三月三,拜轩辕”,这一刻,祖先,是我们共同的信仰,中华儿女,是我们共同的名字。 记者 王战龙 袁帅 董艳竹 张立 杨宜锦/文 廖谦/图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