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三月三 拜轩辕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5
鼓震五湖四海 祈福太平盛世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鼓震五湖四海 祈福太平盛世
乐舞敬拜 记者 周甬 图
村民舞狮

一场盛事,血脉奔流。九霄龙吟,万族同庆时,世人携“一花、一香、一礼”,颂轩辕伟功,追故土情怀。昨日,春意暖人,和风拂面,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华夏儿女齐聚黄帝故里,以五千年灿烂文化为鉴,恭拜先祖,传承文化,展望未来。

舞狮献瑞 百年传承

昨日上午9点,寻根门前的南门广场上,龙腾虎跃,鼓声震天。只见红黄两条龙上下翻腾,穿插交错。“我们是来自观音寺镇大董村的大董舞龙队,一共来了50多人。”大董村村民董智发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拜祖大典,非常激动,大家精气神儿十足,只为向五湖四海前来寻根拜祖的同胞展现出故里人民的热情。

舞狮素来象征吉祥如意、文化传承。俗语有云,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舞狮。北狮巍巍,彰显阳刚之美。途经寻根门,向南可观舞龙、舞狮,舞者、击鼓者朱红华服、戴巾繁饰、气势恢宏,祥龙北狮神圣豪迈,为庄重大典平添一份律动。

“人间恰逢黄帝降,五湖四海朝轩辕。龙腾虎跃鼓乐鸣,太平盛世天地连。”一位舞狮团的村民有感而发,当场吟诗一首。

“第一次参加如此盛大的仪式,特别骄傲,也深深感受到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舞狮团成员宁霞激动地说,舞狮团成员全部来自新郑市观音寺镇十里铺村,为了参加这次盛会选拔了13名精兵强将。“听老一辈人说,俺村玩狮子有200年的历史,已经成了一种传统。村里舞狮者年龄最小的仅10岁,最大的74岁。”

狮戏,作为华夏文明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标识,值得代代相传。“我们一定会在台上呈现最完美的表演。”演出前,舞狮团成员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希望舞狮文化能借助这次盛会走出河南、走向世界,让全球看到咱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舞动“八佾” 彰显本色

系祖坛上,“佾生”成列,献上古代“八佾舞”。由八八六十四人组成,象征八风,寓意风化天下,是佾舞的最高规格。这也是“八佾舞”首次在拜祖大典上呈现。

据拜祖大典导演组系祖坛分场导演羿萍介绍,“八佾舞”是夏商时期级别最高的宫廷祭祀舞蹈,是中华传统礼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拜祖大典最高规格的烘托。“‘佾舞’代表着奏乐舞蹈的行列,‘一佾’指一列8人,‘八佾’是8列六十四个人。舞者多数是参演央视春晚的塔沟武校学员,武术与舞蹈融合,更有力量感,更显威仪。”

武术是传统文化,跟舞蹈结合更彰显中华本色。羿萍感慨道,“八佾舞”形态区别于传统的古典舞,在形态、造型方面跟武术也有不同,武校的孩子们每天需要大量时间去排练。与“八佾舞”伴奏的音乐是古筝弹奏的古乐,更能烘托出厚重的中华文化底蕴。

隔“舞”对话 跨越千年

大河浩浩,山岳峨峨。怀思先人,伟业赫赫。敬我华夏,乐舞颂歌。千里万里,同心同德……伴随着悠扬的音乐,重新建构的汉代《建鼓舞》在拜祖大典乐舞敬拜环节精彩呈现。

鼓,最能体现磅礴大气的气势感。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乐舞敬拜编导张杏介绍,这支舞蹈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男舞者选择的《建鼓舞》参考的是江苏徐州出土的建鼓舞图像文物形态。“今年的舞蹈更加有气势。我们早上5点半就起来了,每天排练10至12个小时,磨动作、抠细节,希望能呈现出最好的状态。”来自郑州歌舞剧院最小的舞蹈演员吴倩说,今年是第三次参加拜祖大典,却依旧非常激动和兴奋。

“今年的乐舞敬拜男女共舞,选用诗舞乐三位一体的形式,用古诗体的体裁专门写了一首配词吟唱,在舞蹈语言上选择了中国汉代古典舞,具有典型性文化属性的舞蹈语言,服饰上是选用博袖服装的样式。”第一次参加拜祖大典的张杏表示,拜祖大典寄托着对先人的敬仰,从服饰选择到表演形式,都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厚度、特色和底色。“和影像资料相比,现场带给我更多敬畏感。乐舞敬拜环节每年都要有新意,要遵循历史的脉络,又要有不一样呈现,从文化的传承上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希望通过更多表现形式和内容创新,让更多人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请继续阅读A06版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33112 2024-04-12 00:00:00 五 鼓震五湖四海 祈福太平盛世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