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4版:主流媒体黄帝故里文化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T04
探源郑州 魅力之城未来可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探源郑州 魅力之城未来可期
杨驰原
董广安
高齐强
王君超
边素庭

传媒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中国传媒年会组委会秘书长杨驰原

天地之中“新新”向荣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拜祖大典,这次的感受更深刻。”传媒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中国传媒年会组委会秘书长杨驰原说,郑州文化底蕴深厚,20世纪初开展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选取的六处文化遗址中,河南占据其五,其中郑州就有三处,这充分说明河南是华夏之源。

“这些年郑州在黄帝文化、黄河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上下了很大功夫,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的文化品牌越叫越响。”杨驰原说,如何更有效地推动这一城市品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植传媒领域的杨驰原建议,郑州不仅要持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善于讲故事,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它传播出去。

“拜祖大典期间各个媒体很快就推出了各式各样的短视频,带动大众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其实除了宏大场面,这里面还有很多故事可以讲,比如把这一厚重的宏大主题‘切片’,化大为小,以小带大,运用科技、新媒体手段,将各个流程和标志性物象转化为一个个充满趣味的小故事,我觉得这样更能增强大众对厚重人文历史的关注度。”杨驰原说。

杨驰原说,无论是提升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影响力,还是叫响郑州文化品牌,加强新技术在宣传上的应用都至关重要。“元宇宙、Sora等新技术对于新闻、文旅产业、文化事业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它们的应用能推动我们的新闻宣传、文化产业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杨驰原说。

郑州大学二级教授河南省文史馆馆员董广安

用高科技手法助力城市文旅“出圈”

董广安作为本土的专家学者,参加过多次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她说:“如今规格越来越高,仪式感也越来越强。在现场,能够感受到对先祖浓浓的敬畏感,是对心灵的一种洗礼。通过参加拜祖仪式,对河南、对中原文化都是从里到外的一个深刻的认识,感觉很震撼。”

董广安说,和往年相比,不同之处来自对整个仪式的感官上,音乐、服装、舞美、礼制等增强了仪式感、厚重感。相同之处是来自心理上,油然而生的那种敬畏感。另外,希望通过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海外华人、炎黄子孙回家走一走、看一看。

郑州文旅如何跟黄帝文化、黄河文化相结合,更有助于我们的文旅“出圈”?董广安认为,城市爆火之后如何持续下去,是个关键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文化内涵问题,只有文化才能给人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董广安在参观“只有河南”后,对该项目给出很高评价。她说,今年新增一个小剧场剧《苏轼的河南》,重新改变了以前从教科书和文学专著上了解到的对苏轼的认识。通过短短30分钟,将厚重的历史文化与历史人物相结合,通过声光电的现代化科技手段传播出去,向人们呈现,去展示一个有血有肉的苏轼,这种形式非常新颖,也更容易将河南的文化、郑州的文化传播出去,更利于“出圈”。

“要不断挖掘新故事,然后用新的形式来呈现传统文化。要想办法做到让别人来一次就记住,并且还期待再来第二次,我觉得这就迈出了成功的关键一步。”董广安说。

成都日报社党委书记、成都传媒集团副总编辑高齐强

古代文明是令人震撼的历史见证

在郑州的采风调研过程中,成都日报社党委书记、成都传媒集团副总编辑高齐强被郑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深吸引。

大河村遗址距今6800~3500年,延续着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在3300多年时光中,大河村经历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繁荣阶段、父系氏族阶段直到奴隶社会的夏商时期,使远古文化的发展形成完整的文化堆积层,堪称“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

高齐强说,郑州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比如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6000年前的大河村文化遗址是著名的古人类活动遗址,还有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在这片土地上,这些都是令人震撼的历史见证。

“我来自成都,中原文明和成都平原的古蜀文明,都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在相互交流与融合的同时,两个城市的文明各自保持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发展路径,共同构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丰富内涵,书写中华文明光辉篇章。”高齐强说。

郑州、成都有很多相同、相似的地方。当前,郑州正在加快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全国重地建设,成都也在打造“三城三都”品牌,聚力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高齐强说,作为川豫两个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希望成都、郑州两地主流媒体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自身力量。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君超

郑州文旅前景广阔

“很荣幸来参加这次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作为新闻传播学的学者,参与文化行活动后,我感触很深,觉得这些年郑州的城市形象非常好,郑州文旅做得非常好。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我们看到6800年前的文明,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看到很多创意的剧目,感受到河南人优秀的品格。”作为河南人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君超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在郑州读书工作,这次活动让他重回故里,感受到郑州的魅力。

“在文创方面我认为可以学习故宫博物院对文创产品的开发,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也可以做出来一些独一无二的文创产品。”谈到郑州文旅的宣传,王君超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建议进一步挖掘“郑州故事”。郑州的文旅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可期。除了已开发的文旅资源,还可以挖掘历史与现实中的人文故事。

其次,同步开发文创产品。文创产品同时具有文化与商品的双重属性,它们不仅是文化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可以拉近人们与历史的距离,让古代的文明之光走进生活、照进现实。

再就是自塑郑州形象需要实事求是。近年来郑州对外传播,已从“他塑”转到“自塑”阶段,在自塑、重塑城市形象的过程中务求精确。因此,在文旅产品的文案设计中,一方面需要凸显中原文化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要顾及兼容性。

太原日报社社长边素庭

双城联动,共同讲好黄河故事

“‘三月三、拜轩辕’,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盛大节日,今天来到大河之南、九州之央的黄帝故里寻根朝圣,内心激动。拜祖大典现场非常肃穆,场面宏大令人震撼。”太原日报社社长边素庭说,这是他第一次现场参加拜祖大典,与来自全球各地五湖四海的同胞,共同开启一场寻根之旅和文化之行。

“作为其中一员,我真正感受到世界华人同根同祖同源、血浓于水的骨肉情结,大家对尊祖敬宗的民族情感高度认同。”边素庭说,黄帝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主脉。而作为黄帝文化发源地的郑州,是一座文化之城。

“九曲黄河哺育了无数炎黄子孙,始祖黄帝奠定中华民族的文脉起点。”边素庭说,郑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处黄河中游、天地之中,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一座历史之城。

“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这一城市IP与郑州的精神内核和文化资源高度契合。”边素庭建议,要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和技术赋能,把丰厚的历史资源活化,从而实现城市IP的价值转化。

边素庭说:“太原和郑州都是重要的沿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希望以后能携手联动,传播历史文化、讲好黄河故事,通过系列文化活动,共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 杨丽萍 谢鹏飞

王军方 鲁慧 朱翔宇/文

李新华/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33157 2024-04-12 00:00:00 五 探源郑州 魅力之城未来可期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