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文脉郑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脉郑州
大禹:从嵩山之子到华夏开国始祖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出生在嵩山脚下,建都于阳城(登封告成镇)
大禹:从嵩山之子到华夏开国始祖
治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定九州创立多民族国家雏形
启母石
大禹故里祖家庄
启母阙上轰动世界的足球起源图

从郑州登封市区往西约4公里,巍巍嵩山脚下,有个村子叫祖家庄,相关史料记载大禹出生在这里,大禹后裔有不少人来祖家庄寻根,村子有非常多的大禹文化遗迹。

大禹的一生都与嵩山有着密切关系,生于斯长于斯,建功立业于斯,这位嵩山之子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于阳城(登封市告成镇),被尊为华夏开国始祖。

“禹都阳城”已成为我国学术界主流观点,作为全国大禹文化遗迹、神话故事数量最多和最为集中的城市,登封也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大禹文化之乡”。

“禹都阳城”,就在嵩山脚下

登封大禹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脉络清晰。远古时期,夏部族兴起于嵩山周围的崇国,古代崇、嵩通假,嵩山又称为崇山、崇高山。《国语·周语》和《春秋外传》皆记载:“有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大禹的父亲鲧被封为崇伯,封地就在嵩山附近。

登封至今还流传着鲧盗土治水和崇伯点化大禹治水等故事。因父亲的关系,大禹生长于嵩山,家居于登封,当毋庸置疑。后来,大禹继任崇伯,子承父业治水,留下了化熊凿轩辕、启母化石、照爷石、火烧蛟河、五指岭等神话传说。

大禹治水成功后,舜帝赐以玄圭,封其为夏伯,封地在嵩山南麓。帝舜十五年,“帝命禹有事于太室”,即祭祀嵩山太室山。舜帝驾崩后,大禹避让舜之子商均于阳城,登封告成镇曾立有“禹避阳城处碑”。天下百姓、诸侯纷纷离开商均,前往阳城朝拜,大禹就在阳城即天子位,建立了夏王朝。不但禹都阳城在登封,就是后来夏启迁都、太康迁都,也皆在嵩山之麓,毕竟,夏王朝的创立者大禹就起家于嵩岳之地。

“禹都阳城”所在王城岗遗址位于登封市告成镇,最早发掘于20世纪50年代末,大量城址遗迹、陶器、石器、骨器、早期青铜器,文物时代、位置和特征都与文献记载相符,为 “禹都阳城”提供了有力证据。为展示王城岗遗址考古发掘成果,登封在告成镇设立了古阳城陈列馆。

启母墓、启圣墓、启母阙、启母石、启母庙故址、启母庙碑等是登封作为大禹故里、故都的文物实证。至今,在登封祖家庄一带所保留的大量的民间传说和民俗民风,也印证了大禹文化在登封具有广泛的基础,丰富了登封作为大禹故里故都的证据体系。

治洪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史记·夏本纪》记载,帝尧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帝尧任命崇伯鲧治水,历时九年而水不息,鲧被处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子承父业,接力治水的禹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

第一次经过家门时,禹听到他的妻子分娩发出的呻吟,还有婴儿降临的哭声,他的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怀中向他招手,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儿子,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嵩山太室山万岁峰下有一块巨石,被称为“启母石”。相传大禹治水,改堵为疏,要在轩辕山打出一条疏洪泄流的通道。为加快开山凿石的速度,大禹化为一头神力无比的大黑熊。妻子涂山娇前往送饭,远远看见一头大熊,连忙跑开。到嵩山脚下时,受到惊吓的涂山娇突然化为石头,而当时的涂山娇快要分娩了,大禹呼唤着:“还我孩子!”只听一声巨响,巨石突然开裂,从中蹦出一个婴儿,这就是禹的儿子启。后来,人们就把涂山娇变成的那块石头叫做“启母石”。

与大禹治水有关的地名、村名一直沿用到现在。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间的轩辕关相传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君召乡的海渚村是大禹打开龙门口才成为陆地的,徐庄乡的禹洞河因大禹治水时经常在洞里休息而得名,中岳办的康村、宋村、任村、贾村等相传是大禹治水时火烧蛟龙的地方,现在仍称作“一溜儿焦(蛟)河”。

定九州铸九鼎,创立多民族国家雏形

大禹不仅是一位治水英雄,还是华夏文化的缔造者之一。他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倡导建设礼仪制度,规定各种祭祀和节日的礼仪规范,鼓励人们学习知识、传承文化,推动了华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治水成功后,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个州,分别为豫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雍州、梁州,这个分界方案帮助大禹更好地管理国家,确保治水成果持续稳定,九州也成为中国的象征。大禹时代九州的边界或许已模糊,但每个州的历史和地理特点仍然在我国不同地区有所体现。

大禹还下令九州牧缴贡青铜,以此铜材铸造成九个大鼎,象征九州大地,并将九州上的名山大川、奇珍异兽均镌刻在九鼎之上,成为夏朝的镇国之宝,其中以豫州鼎为中央之鼎。九鼎的建造,不仅彰显了大禹的威望,更成为王权的重要象征。九鼎的传承成为后世各朝代争夺权力的象征,这在秦武王举鼎、楚庄王问鼎等历史故事中可以得到佐证。

大禹定九州、铸九鼎,标志着中国早期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华夏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最早雏形由此诞生。

学术大家:传说中,禹是一只虫子?

人们印象中,禹是一位治水英雄,是华夏开国始祖,也是一位神话传说人物。但也有不一样的声音——“大禹是只虫子”,这是古史辨派(疑古学派)大家顾颉刚的观点。

在1923年著名的《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中,顾颉刚写道:“至于禹从何来?……我以为都是从九鼎上来的。禹,《说文》云,‘虫也,从禸,象形’。禸,《说文》云,‘兽足蹂地也’。以虫而有足蹂地,大约是蜥蜴之类。”

顾颉刚认为大禹是一种铸于九鼎上的动物,本是不存在的,因其某种富有意味的姿势而被认为是开天辟地之人,口口相传,三人成虎,事情也就越来越夸张,大禹作为一条“蜥蜴”却被夸张为人王而广泛宣传,也就有了许多关于大禹的传说。

治水英雄大禹到底有没有真实存在过,至今学界仍有不同的声音。但无论如何,根据历史及出土文物考证,西周时期人们是相信大禹真正存在的,且禹所属的夏王朝也的确存在。

对此,有两件青铜器铭文可证:一是公元前10世纪中叶的西周青铜器遂公盨有铭文记载大禹治水,这也是目前所知关于大禹时代最早的文字记载。二是宋代宣和年间,山东临淄出土的一组春秋时期青铜器叔夷钟上有西周时期记录的夏王朝的文字。

作为我国第一个王朝的开创者,有关大禹的史料记载和传说故事很多,以公而忘私、民为邦本、科学创新、严明法度、尊重自然、艰苦奋斗为内核的大禹治水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源头和象征。今天,我们追溯和纪念大禹,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大禹文化,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记者 潘登 彭茜雅/文

袁建龙/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33318 2024-04-13 00:00:00 六 大禹:从嵩山之子到华夏开国始祖KeywordPh治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定九州创立多民族国家雏形出生在嵩山脚下,建都于阳城(登封告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