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文脉郑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脉郑州
黄河畔,来场中国象棋探源之旅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棋之源” 象棋文化陈列馆
黄河畔,来场中国象棋探源之旅
本版图片均由“棋之源”象棋文化陈列馆提供

在象棋策源地——黄河之畔的荥阳市广武镇桃花峪社区,一家名为棋之源的象棋文化陈列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作为郑州首家以象棋为主题的民间陈列馆,棋之源刚一开馆就“自带流量”,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近200件藏品展示象棋文化

展馆面积不大,但处处充满厚重的文化气息。整个陈列馆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展示介绍象棋的历代发展流变、大师风采,第二部分介绍了“鸿沟”“楚河汉界”等与象棋、与荥阳有关的历史故事。

该陈列馆共收藏了近200件与象棋有关的藏品,其中包含从宋代到近代的棋子、棋牌以及古棋谱,尤其以仿馆藏宋代青铜象棋、仿馆藏清乾隆年间钧瓷釉里红象棋、纯银甲骨文象棋、《梅花谱》、《象棋指归》、《橘中秘象棋谱》等为馆藏珍品。

棋之源象棋文化陈列馆馆长冯功臣介绍:“这件仿馆藏宋代青铜象棋大有说头,就拿这枚‘砲’来说,这副棋用的是石字旁,而非现在普遍使用的火字旁。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时火药尚未普遍应用,石制兵器仍在社会上有重要地位。还有青铜材质也很少见,后世逐渐以木制为主,这也体现了社会生产资料的发展。从小小的棋盘中,可以窥见整个时代的文明。”

当问起为什么要自费开一家象棋文化陈列馆时,冯功臣告诉记者,象棋是国家级的竞技体育项目之一,荥阳广武更是象棋的策源地,却有很多人不熟悉象棋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这实在是太可惜啦,我就想用自己的力量做点什么,我也爱下棋、爱聊棋,索性建个可以痛痛快快聊象棋的地方。” 冯功臣说。

用“棋子”串联无限可能

以棋会友,陈列馆开馆以来,已经接待了许多不同年龄段的朋友。

一位在荥阳工作的女士中午特意抽空前来。她说:“我一开始还不敢信,没想到这里真有一家象棋陈列馆,还免费对公众开放。我女儿从小就对棋类感兴趣,放学回来就爱钻研这些,等女儿放假一定带她来看看。”更有从东北远道而来的游客,本来计划游览巩义石窟、嵩山八景、河南博物院等地,无意间路过此地,与象棋文化来了一场“深度游”。

穿过陈列馆前厅,屏风后的柜台里放置有许许多多文创产品。

展柜内摆放有一套文房四宝,最独特之处是砚台上刻着一副象棋残局。“中国有四大名砚,洮砚、端砚、歙砚、澄泥砚。河南是澄泥砚的主要产地之一,这方砚台就是澄泥砚,又加上象棋的元素,我希望能通过这个产品诉说象棋故事、澄泥砚故事,更是诉说河南故事。” 冯功臣说。

像这样的文创产品馆内还有很多。始于象棋,但不能仅仅是象棋。文化是同脉传承的,从象棋文化可以讲到黄河文化、中原文化,再到中国文化。棋之源象棋文化陈列馆以文创产品为载体,用棋子串联各类中华优秀文化遗产。

讲好“象棋策源地”故事

目前来看,观众反馈普遍向好。但冯功臣也有自己的担忧,个人的力量有限,办一个民间陈列馆并非易事。

棋之源的展品来源主要有三,馆长自己购买收藏、按时间出钱租赁、签担保协议免费放置。有时藏品主人多有顾虑,不愿“割爱”,有时纠纷争执更是难免,大量资金的投入对个人来说也是不小的压力。

“在郑州,像我这样民间性质的展览馆还是比较少的,算是新兴事物。因此,我在申请注册公司、审批办理手续时比较麻烦,没有一套成熟完善的规则可供参考,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冯功臣说,“也很感谢一些外界力量的帮助,目前的场地就是当地镇政府免费提供的。”

提起未来发展,冯功臣干劲十足。“陈列馆正在沟通邀请专家学者,讲更多、更好的关于荥阳‘象棋策源地’的故事,不能提起象棋就只剩刘邦、项羽,再说不出第三个人。接下来,还准备推出文化研学活动,社会的发展要靠年轻一代,文化遗产不能被孩子们遗忘。”

“一胜一负乃常事,七纵七擒真妙机。九械难窥墨翟守,六奇终破白登围。”中国象棋的历史深远,至今已千年,如何把象棋故事继续写下去,写得深入人心?棋之源象棋民间陈列馆已经走在路上。

记者 彭茜雅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33326 2024-04-13 00:00:00 六 黄河畔,来场中国象棋探源之旅KeywordPh“棋之源” 象棋文化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