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魏丽华 徐少杰 文/图)昨日上午,走进中牟县郑庵镇前李庄村李进山平菇种植大棚内,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摘平菇。数不清的菌棒,一排排、一摞摞,“长城”一样整齐码放,极为壮观。平菇从菌棒两端的袋口长出,有的刚刚冒头,有的已经长成,看上去鲜嫩肥硕。
“我们种的菇不用化肥农药,菌棒里大多是棉籽壳,再添加豆面为平菇补充营养,还加了少许玉米棒,使菌棒内部能稀松一点保证呼吸,因此吃起来更加健康。一亩大棚有1.3万余个菌棒,一个菌棒能产出平菇五六茬。”菇农李进山手拿一个菌棒介绍道。
“平菇不喜热,大棚上的遮光帘是电动的,我们会通过控制遮光帘来控制温度。到六七月份气温高了,就该清棚了。”李进山一边指挥工人采摘,一边介绍,“凭借多年的种植经验,平菇种植要想高品质、高产量,关键在温度、湿度、光照控制上。”
“大棚离不了人,因为一天要喷淋两到三遍,并且随时调整温度、通风及光照,得精心照料。我们每天下午采摘,当前一斤3元左右,一亩平菇一年毛收入12万余元。”虽然辛苦,但连续多年平菇价格稳定,凭借平菇种植驶上了致富快车道的李进山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
小小平菇不仅为李进山撑起了致富伞,也带动了本村村民一起受益。每年制作菌棒和采菇的月份,用工多达70人。李进山还为有种菇意愿的村民无偿传授技术,带动他们一起发展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