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G04版:高新·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G04~05
聚焦新材料产业创新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资本力量1+6”系列活动启幕
聚焦新材料产业创新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呼之欲出,打造开放共享的培育钻石创业空间

4月16日,“聚焦新材料产业创新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资本力量1+6系列活动在郑州高新区启幕。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助推高新区新材料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科技、金融等要素高效融合发展,洞察行业趋势,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聚焦产业创新发展

资本力量新材料专题路演举行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和基石,也是高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

为推动河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助力郑州高新区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战略高地,“资本力量1+6”系列活动举办此次“聚焦新材料产业创新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项目路演活动,促进产业、科技、金融等要素高效融合,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自国内、省内的知名专家、投资机构、证券公司、银行机构、企业代表等汇聚一堂,围绕行业发展趋势、项目融资等交流探讨,共谋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中共河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一级巡视员张云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高级顾问、河南超硬材料协会秘书长李志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郑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佘丁顺等出席活动。郑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德敏作为东道主参加活动并致辞。

王德敏表示,材料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材料技术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技术。材料技术的创新,将为郑州高新区开展产业驱动和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本次路演活动将有力促进企业家与投资人精准有效对接,达成更多合作成果,有力推动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王德敏说。

据悉,“资本力量1+6”系列活动由郑州高新区创办于2015年,发展至今已累计完成项目路演436个,促成项目76个,实现股权融资22.24亿元,助推区内7家企业和区外5家企业实现上市。目前,平台已经发展成为中部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端论坛和路演平台。

新材料产业迎来新发展机遇

行业专家、机构代表纵论行业新未来

超硬材料是国内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被誉为材料之王、工业牙齿、终极半导体。郑州高新区则是国内唯一获批的国家超硬材料特色产业链、国家火炬计划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基地,目前已建成全国领先的“技术研发—原料及辅料生产—生产设备制造—超硬材料合成—超硬材料制品”的产业链条。

李志宏表示,未来超硬材料面临四大机遇,主要包括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全球化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趋势带来的更加广泛的市场、逐步释放的培育钻石消费需求和金刚石在声光电热等方面应用逐步走入市场。

李志宏预计,未来超硬材料市场规模到2027年将达到2000亿元,到2035年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将达到2万亿元。

浦发银行郑州分行普惠金融部(科创金融及乡村振兴部)高级产品经理张堃表示,为更好地助力新材料领域,浦发银行构建“5+7+X”产品体系,提供包含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辅导期、上市期等各个阶段的全生命周期专业产品及服务。

金石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二组副总裁吕耀祖在分享中提到,从近年来的IPO数据变化来看,投资者寄希望通过投资标的上市实现退出的路线面临比较明显的困难,推动并购整合可能会成为短期内的主流投资路线,进而助推新材料产业尽快做大做强。

在项目推介环节,佘丁顺对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进行了推介。

据介绍,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由郑州高新产业投资集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培育钻石上中下游企业联合发起,致力于打造互联网新经济模式下培育钻石行业综合服务平台,预计投资规模1.2亿元,将持续构建完善的培育钻石市场要素,建立健全的培育钻石产业生态,打造开放共享的培育钻石创业空间。

8家企业拟融资7.1亿元

多个路演项目被投资机构追捧

在项目路演环节,来自新材料、医药生物、环保科技等领域的8家企业(项目)先后登台路演,对企业项目的发展优势、核心竞争力、行业情况以及企业发展计划等情况进行推介,获得了投资机构的高度关注,8个路演项目拟融资超7亿元。

首家上台的是河南神州灵山新材料有限公司。据神州灵山副总经理、董秘宋振赫介绍,他们是以大单晶金刚石和医用级纳米金刚石研发,及终端产品开发销售为主营业务的科技型独角兽企业。其母公司旗下叶蜡石矿为国内生产大单晶金刚石必备原材料。

“我们从2022年7月份开始,分别聘请了民生证券、大华会计事务所、京师律师事务所做上市辅导,2026年计划申报创业板,此次希望融资1.5亿元左右。”宋振赫说。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环保型的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和各级公路建设。”河南九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发展部经理吴志卿介绍道。

吴志卿表示,九一环保计划融资1亿元,未来3年将以河南省为中心,在全国建设10家标杆工厂,未来3年总体产值要达到10亿元,净利润为2亿元以上,形成固定资产不低于5亿元。

“我们计划融资3000万元,40%用于目前在跟进的订单上,25%希望用于微型片及其他高端产品的研发和轻量化生产,15%用于团队建设,20%用于市场开拓。”河南冠晶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上市负责人薛梦瑶表示,他们是国内半导体制冷片制造商,主要产品为TEC制冷片、TEA制冷组件。

“哈工大先进光固化3D高端陶瓷关键零部件打印技术通过光固定技术、新型工业工艺和新型材料实现任意复杂的3D实体形状打印。”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硕士刘赫说,本次计划融资3000万元。

作为最后一家路演企业,郑州仿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TO吴海宏直接展示了产品防火性能。吴海宏表示,仿弦新材料主要专注于碳纤维展纱及其功能预浸料等复合材料设计、生产及应用成套技术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航天航空、船舶、新能源汽车、无人机、体育器材等领域提供高端复合材料,这次计划融资725万元,用于现有设备升级和扩充产线。

此外,河南聚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联邦钇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阳亨利高科实业有限公司也分别进行了路演。

王德敏

将提供一流服务,推动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

“材料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材料技术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技术,材料技术的创新,也将为郑州高新区开展产业驱动和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为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发挥重要作用。”活动现场,郑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德敏表示,如何统筹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金融链耦合对接,已经成为郑州高新区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发力攻坚的方向。

王德敏表示,本次路演活动以“聚焦新材料产业创新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邀请超硬材料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投资界专业人士、企业家齐聚一堂,共话发展趋势、共享发展机遇,共谋协同合作,必将有力促进企业家与投资人精准有效对接,达成更多合作成果,有力推动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

郑州高新区始建于1988年,是河南省第一家开发区、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经过30多年接续发展,郑州高新区在科教资源集聚、产业体系构建、人才资源汇聚、全流程孵化体系、全周期金融体系等方面都积累了较强优势,是河南省创新创业创造最为活跃的区域,也是中部地区优势明显的创新高地。

目前,郑州高新区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0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59家,培育上市公司21家,并逐步形成4大主导产业,其中以超硬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目前已经成为郑州高新区的重点和经济发展支柱产业。

“期待今天的路演,可以进一步促进新材料产业链与金融链的有效链接,加快促进产业、科技、金融要素高效融合。”王德敏表示,平台将邀请更多的企业家、投资家、银行家来郑州高新区、了解高新区、共创高新区,郑州高新区也将竭尽全力为各方投资提供一流的服务、营商环境和便利的金融支持。

吕耀祖

并购整合加速回暖,新材料产业迎做大做强新机遇

活动上,金石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二组副总裁吕耀祖做“新材料行业投资形势分享”报告。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新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前沿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新能源、消费电子、医疗健康、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等国家战略产业及基础产业。

吕耀祖介绍,目前光伏材料、锂电材料等行业可归类于成长期甚至成熟期,合成生物学、低轨卫星相关材料、氢能材料、脑机接口等相关前沿材料均可归为行业初创期。

“初创期行业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下游应用增多,相应行业的市场规模也会逐步放大。”吕耀祖表示。

随后,吕耀祖分别就国内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军工新材料的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并分析了不同新材料产业面临的挑战。以新能源材料为例,钠离子电池技术路线多元化前进,但稳定性存在短板;氢能处于产业化前期,但目前渗透率仍较低;光伏类新材料N型技术迭代下重点辅材仍有结构性增长机会;全钒液流电池投资规模大但储能领域优势明显。

吕耀祖介绍,从整体趋势来看,不少关键材料仍由海外巨头垄断,自主创新发展空间比较大。以半导体为例,目前国产半导体材料整体国产化率仅为15%,其中封装材料小于30%,制造材料中国产化率最高的电子特气也不足40%;光刻胶材料甚至不到5%。

在吕耀祖看来,从投资角度来看,新材料行业的投资存在不少挑战。新材料产品的研发推广周期较长,产业的技术设备和研发投入资金大,往往研发上百种材料才有一种可以最终实现商业化,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2023年,新材料企业的IPO数量相较于2021年和2022年呈现下降趋势。一级市场方面,2023年国内新材料领域投资金额为474.19亿元,投资企业为822家,分别同比减少43%和22%。”吕耀祖分析称,参与并购投资,进行逆周期布局将成为2024年的主要投资策略,不少国际新材料巨头,也是经历多次并购整合,才取得目前的国际地位。

“从目前的IPO数据变化来看,投资者寄希望通过投资标的上市实现退出的路线面临较大难度。”吕耀祖表示,从目前的政策来看,推动并购整合可能会成为一定时间内的主流投资路线,进而助推优势产业尽快做大做强。

吕耀祖表示,并购整合已成为不少企业改善资产负债表,提高盈利能力以及降低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受到国内国际多重因素影响,不少企业希望通过并购重组提高盈利能力、降低风险。

在吕耀祖看来,通过策略性的收购,公司不仅能够迅速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还能突破行业壁垒,通过收购拥有先进技术或独特资源的公司,企业能够更容易进入新兴市场或产业领域,在技术、市场份额和创新方面实现更强大的整合效应。

李志宏

未来超硬材料产业发展有四大机遇

活动现场,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高级顾问,河南省超硬材料协会秘书长,超硬材料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志宏围绕超硬材料的概念、产业现状、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享。

据李志宏介绍,超硬材料在中国的发展可划分为4个阶段,1963年到1984年超硬材料处于从无到有的艰难发展阶段,全中国金刚石产量仅为1000万克拉;1984年到2000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金刚石已经成长为世界领军者。从数量上看,中国金刚石产量已经是世界最大的,但是在质量水平上与国外仍有差别;2000年到2008年处于从弱到强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国金刚石的产量为世界第一,质量水平也完全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2008年至今正处于持续创新引领世界的阶段,这是立方氮化硼的发展阶段,它在超硬材料中的占比较低。

随着超硬材料行业的不断发展,超硬材料的装备也不断升级。

李志宏表示,六面顶压机是中国独有的超硬材料装备。其压力从20世纪60年代的6兆牛发展到当前的78兆牛,压力增长了13倍;其金刚石合成腔体直径从10毫米发展到现在70毫米,增长了7倍;其产量从每个周期0.8克拉发展到现在600克拉以上,增长了750倍。

实际上,装备的升级也预示着行业的发展。据李志宏介绍,2013年到2022年,国家规上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6.2%,其中超硬材料行业平均利润率为15.3%。

那么,未来超硬材料产业发展又有哪些机遇?在李志宏看来,主要有四大机遇:一是超硬材料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支持超硬材料产业发展。二是全球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趋势,为超硬材料行业开拓了更加广泛的市场。三是培育钻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正在走入历史。从材料消耗上看,天然钻石是培育钻石的1000万倍;从碳排放上看,天然钻石的碳排放是培育钻石的20万倍。四是超硬材料的功能化应用市场更加广泛,尤其是金刚石的声光电热等功能性应用,将再造数个甚至数十个现有规模的超硬材料市场。

记者 孙庆辉 通讯员 方宝岭 张晓飞 文/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35088 2024-04-24 00:00:00 三 聚焦新材料产业创新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KeywordPh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呼之欲出,打造开放共享的培育钻石创业空间“资本力量1+6”系列活动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