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今日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8
从一个人的“急救地摊”到2000人“急救天团”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一个人的“急救地摊”到2000人“急救天团”
冯海河:“人人会急救,人人敢急救”就是我的初心和愿望
4月27日,郑州市长江路嵩山路西北的街心公园,冯海河正在讲解急救知识

“如果亲友心搏骤停,你能救他吗?如果你的心搏骤停,谁能来救你?”4月23日上午,一场应急救护与法律知识保障(急救地摊)培训活动正在郑州市金水区济华骨科医院进行。为大家授课的是河南砥砺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郑州市红十字会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队长,他叫冯海河,了解他的人更多知道他的身份是郑州“急救地摊”的创始人,如今,这个“地摊”已发展成为2000人的“急救天团”。4月23日,记者以一名急救初学者的身份,聆听了他和“急救地摊”“急救天团”的故事。

能够救人于危难 感到非常自豪

23日上午,在郑州济华骨科医院三楼活动室,听说有一场急救课,不少病人家属和附近居民都赶来听讲。

“地摊”中央垫子上的假人道具一摆放出来,大人和小孩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冯海河不紧不慢地给大家讲述自己参与急救的往事和救援前的准备,比如录像取证避免日后纠纷、如何询查病人情况。紧接着,便开始“手把手”给大家演示气道异物梗阻急救和心肺复苏急救方法。在冯海河幽默风趣的讲解中,大家完全没有了救人时的紧张,而且念着口诀记住步骤,不时跟着默记、练习手法。

实操开始,两个垫子前围满了大人小孩,大家都争着去“上手”。每个人操作时,都有一名志愿者面对面,反复讲解急救步骤和注意事项。冯海河说,像这样热闹的现场,只是他们一年300多场活动中的其中一场,也就是“急救地摊”的基本操作内容。

“‘急救地摊’免费学 人人学会救人人。”冯海河说,他们就是免费教大家急救知识,传授救命技能,而且“包教包会”,相信只要方法得当,你也可以做得到。

自费摆摊,而且如此辛苦,为什么还要一直做?冯海河说,2009年的一天,在目睹一位老人因周围人不会急救而意外离世后,他决定学习急救并宣传急救知识。听朋友说红十字会有救护员培训,专教救人知识,他便去报了名。做胸部按压、人工呼吸、创伤包扎……他跟着认真学习,顺利通过考试,成功拿到救护员证。

“能够救人于危难,我感到非常自豪。”第一次救人是在2016年4月5日那天,他出差赶往机场,一出小区便看到路边站着一个人,捂着肚子,一动不动。他正掂量着,那人突然一头栽倒在地。赶忙大声呼喊,那人仍没有反应,冯海河立即按心肺复苏要求,对他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一分钟左右,只听那人“啊”的一声,长出了一口气。活过来了!练了这么多年终于派上用场,冯海河很高兴,因为他除了会帮人打官司,还会救人。

2000多场授课2000多人加入 “急救地摊”变“急救天团”

“只要给我5分钟,我就会给大家讲讲红十字会在做什么;给我10分钟,我就讲讲应急救护是怎么回事;给我半小时,我就能教会3个人做心肺复苏。”这些年,冯海河在各种场合宣传应急救护知识,发展救护队员。

2014年5月8日,郑州市红十字会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成立,如今快10年,已有2000多人加入。这么多年,他创办“急救地摊”,给大家授课2000多场,让更多人学会急救并参与救援,他们中有的是获救者,如今也成为救人中的一员。

冯海河记得,七旬老人吴景琦2020年1月曾在郑州火车站西广场“急救地摊”学过急救,没想到,一年半后他真的救了人。

今年4月20日,在重庆举办的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交流活动上,被教育部点名应邀发言的河南大学大三学生李俊娴,也是郑州市红十字会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其实,她是被当志愿者的父亲拉进这个群体的。之前,她经常看到父亲早出晚归参加急救知识宣传,饭都顾不上吃。“他还自费购买了投影仪、对讲机、无人机,当时感到很不理解。”李俊娴说,“现在互联网已经这么发达,想学急救知识直接看视频教程不就好了。”不过,这个想法不久后就被改变了。

2021年高考结束后,她想参加社会实践,父亲建议她摆“急救地摊”。李俊娴答应了,但她也想知道父亲为什么会对急救知识宣传这么执着?开始她看了很多遍,但她一上手,不是按压位置不对,就是力度不够,各种小错误不断出现,她才知道救人的那一刻,熟练的手法是多么的重要。如今,她很自豪成为“急救天团”中的一员。

累计施救百余人 今年3月就救人33次

听过“急救地摊”课的很多人说,这个课接地气、易接受、学得快、传播快。“双腿一跪,包教包会”“出门就带急救包,上路就往两边瞧”“一传十,十传百”“学会教家人、教朋友”,传帮带式的顺口溜更易产生裂变效应;“人人学急救,人人会急救,人人敢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便快速形成。

几年来,冯海河累计施救百余人,在他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律师同行和社会爱心人士投身到这项公益事业中。

来自新乡获嘉的秦加一家四口都是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每次参加活动,只要孩子有时间,都会带他们一起,至今他们全家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000多小时。

在2021年郑州市红十字会评选的37名“最美救护员”中,有23人是“急救地摊”成员。央视新闻周刊主持人白岩松在节目中点名表扬:“毫无疑问,这种地摊可以有、应该有、必须有,希望全国各地都有。”

据郑州市红十字会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数据统计,仅今年3月份就救人33次。4月截至23日,也有近20次救人记录。

“不务正业”却是最大的“正业”

经常有人问冯海河:“你是一名律师,可是这些年你到处摆‘急救地摊’,会不会‘不务正业’?”

冯海河笑笑说,律师每天处理的是社会问题,做律师的初心是“维护正义,帮助他人”;急救挽回的是人,人只有一次生命,二者同样值得敬畏。数据显示,每年因心源性猝死的人有130多万人。而会急救的人不足1%,敢急救的更是少之又少。面对突然发病倒地的人,其实绝大多数人并非不想施救,而是怕惹上麻烦不敢救,或是怕帮倒忙不会救。

为了帮更多的人打消这种顾虑,冯海河带领志愿服务宣讲团,将课堂授课和地摊形式相结合,形成“急救地摊”模式,在街头、公园、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律师所等宣讲法律知识和急救常识,教大家如何依法留存证据,鼓励见义勇为的善举,让大家不仅学会如何施救,还能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每一场讲座,听众都会从将信将疑到慢慢走近,再到积极参与。如今,志愿队里几乎每个人都考取了红十字救护员证,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早就和救人分不开。队员们的汽车后备厢里常年备着救生设备,哪怕出门买菜、吃饭也要带上急救包,这已经成为刻在记忆里的习惯。

问及冯海河最大的愿望是啥?他指着活动现场悬挂的条幅说,“人人学急救,人人会急救,人人敢急救,人人得急救”。这就是他创办“急救地摊”的初心和愿望。

记者 鲁燕 文/图

冯海河教你心肺复苏救助流程:

1.判断现场及周边是否安全。

2.从所处位置开始录像,直至现场。到现场后寻求围观人员帮助录像。

3.识别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和呼吸(或叹息状呼吸)。

4.呼叫:快来人啊,有人晕倒了。求救:我是红十字急救员,请您帮忙拨打120并回复我,请您帮忙去取附近AED;请您帮忙拨打110;有会心肺复苏,请协助我。

5.心肺复苏。

6.成功后,安抚患者,等待120到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36452 2024-04-29 00:00:00 一 从一个人的“急救地摊”到2000人“急救天团”KeywordPh冯海河:“人人会急救,人人敢急救”就是我的初心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