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观点·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3
1077.6万的背后是什么?
“扎堆打卡派出所” 到底有没有意义?
把“加班”当“值班”, 也是一种劳动侵权
高速塌方救人司机获奖励 是弘扬善举的应有之义
陪诊师应成患者“解药” 而非“毒药”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正观新闻:
陪诊师应成患者“解药” 而非“毒药”

近日,北京市民王女士带着孩子到家附近一家公立医院看病,却被告知只能看急诊。情急之下,其在某社交平台发布求助帖,很快就有号称“陪诊师”的人私信她,“可以帮忙挂号今日某某儿童医院”“挂号服务费500元”。(5月6日《法治日报》)

本质上,陪诊师可以提供陪诊就医、代办问诊、预约检查等服务,但如果出现任何形式的医师就诊号源倒卖,不论加价多少,其实都属于“黄牛”行为。更深层面上,陪诊师行业出现“黄牛”,背后反映出医疗资源的紧张,以及患者就医的不便。这就要求,在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患者的实际需求和体验。专业的陪诊师应该是患者的“解药”而非“毒药”。在规范和管理的同时,要鼓励和支持真正的陪诊师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36917 2024-05-07 00:00:00 二 陪诊师应成患者“解药” 而非“毒药”KeywordPh正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