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观点·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3
兼职拍摄“车头+挪车电话” 侵权生意做不得
桃子未成熟不能走绿通 进一步明确标准更能服众
摩托车驾照速成班 是给公共安全埋雷
条件退=不能退?消费者退票不该这么难
“孩子住院只许女性陪护” 暴露创新惰性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兼职拍摄“车头+挪车电话” 侵权生意做不得

□评论员 韩静

据读特新闻5月14日报道,近日,深圳一则兼职信息引发关注,兼职内容为拍摄车头照片,要求包含车牌号、挪车手机号等信息,每张报酬0.5元。同时,对车辆品牌进行了限定,多为25万元以上豪车品牌。该内容引发广大车主对个人隐私被泄露的担忧。

很多车主临时停车的时候,为了避免妨碍到别人,都会在车上留下联系方式,方便第一时间与自己联系,这是一种素质体现,但也因此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

有一类人的工作,就是每天走街串巷地去收集挪车电话,根据车型档次定位车主的消费能力,划分消费等级,从而向车主推销理财产品或保险、房屋之类信息,甚至是诈骗。“车头照+挪车电话”0.5元一张看似不多,其背后黑灰产业链的规模或许非常庞大。

车牌号、手机号,以及停车时间、地点涉及敏感个人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即便车主将部分信息公开,也仅代表其同意用于挪车,而非授权其他用途。另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处理个人自行公开的个人信息,但如是贷款推销人员雇用兼职者拍摄收集公开的个人信息,用于个人征信及放贷额度评估,则不属于合理使用范围。

鉴于此,贩卖个人信息、侵犯车主隐私,兼职者与发布者均构成违法。兼职发布者委托兼职人员拍摄他人“车头+挪车电话”,后果依法及于委托人,应当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情节严重还需承担刑事责任;至于兼职者,明知未经过车主同意,拍摄、记录个人信息,且通过交易获取报酬,涉嫌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也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无论如何,倒卖他人信息牟利,性质恶劣,是违法不是生意,将兼职堂而皇之地挂在网上,诱使更多人落入“陷阱”,影响更是恶劣的。

梳理很多倒卖个人信息的报道,“违法兼职”是绕不开的关键词。但种种套路和幌子,都无法掩盖倒卖个人信息以及不法分子以此牟利的事实。这样路人皆知的问题,平台难道看不出来吗?为何监管和审核机制屡屡滞后,没能及时处理?“违法兼职”不断变形变异,真的没有根治之策吗?

诚然,车主应提高防范意识,避免个人信息被套取和滥用,但相关违法行为需更多依靠有关部门监管和治理,严查严打违法侵犯隐私行为、引导规范兼职副业平台,彻底斩断黑灰产业链,才能在“无利可图、风险巨大”的法治环境之下守护更多人的安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39127 2024-05-15 00:00:00 三 兼职拍摄“车头+挪车电话” 侵权生意做不得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