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06版:二七·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E06
“知产”如何变资产?这场研讨会上有干货
老厂房里的新故事 解锁文创园“前世今生”
感受老奶奶庙遗址 古今文明交汇之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感受老奶奶庙遗址 古今文明交汇之美

露天、草地、烧烤、河滩……这不是现在时髦的露营,而是4万至5万年前中原大地贾鲁河畔一群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据了解,老奶奶庙遗址地处郑州西南丘陵区,位于现在二七区侯寨乡樱桃沟景区内。这片位于贾鲁河畔的露天遗址的发掘显示,此处由多层堆积形成,且部分层级的堆积明显存在稳定的河漫滩环境,给选择在此处栖居的古人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露营”居所。

老奶奶庙遗址处有多个文化层连续分布,也就是说,此处有古人长期生存徘徊的痕迹。

那么数万年前的他们为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露营”都准备了什么呢?

首先,火、工具和食物必不可少。

《郑州地区晚更新世中期人类的生计方式——老奶奶庙遗址动物遗存研究》一文提到,这里的动物遗存主要由马科和原始牛构成,还包含羚羊、鹿类、野猪、犀牛等。彼时他们已经能够自行制作趁手的石器、骨器。依靠这些“武器”,狩猎个体较大的成年动物的成功率也得到了不小提升。趁手的工具也让此处的古人居民能够对狩猎得到的动物进行简单处理。

北方大陆四季分明,食物匮乏的寒冷冬季,野外没有更多的食物来源。为了维持生存,古人还学会了利用火更充分地处理食物资源。例如,打碎动物骨骼,然后通过烧煮提炼其中的脂肪和骨髓,以尽可能多地获取营养。

其次,即使有丰富的经验和完备的工具,捕猎体型较大的成年有蹄动物仍然极具危险性,还需要有相当的合作智慧以及勇气。

最终,依靠着这些简陋的工具和相当精炼且必要的技能,这群在老奶奶庙旁进行长期“露营生活”的“老郑州人”活了下来,并最终在新世纪再次走进了考古学界的视野。

2011年,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随后的多次发掘也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中原大地悠久文明的认知。

晚更新世,剑齿虎、猛犸象等不少巨型动物灭绝,现代人种则淘汰了其他人类物种,足迹踏遍世界各大洲。嵩山东南麓作为中国乃至东亚大陆的核心地区,是联通东西南北四面八方迁徙、交流的中心,这里的现代人由何处来?这里的古人类又会到哪里去?

无法填补中原地区以及东亚大陆这一阶段旧石器文化发现的空白,也就无法真正认识该地现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问题。而老奶奶庙遗址的新发现确切证明了,早在距今5万~3万年前,我国中原地区已有繁荣的旧石器文化。生活在这里的晚更新世人类在此繁衍生存,且其旧石器工业展示出了鲜明的区域性文化特征。

这群古人的“露营冒险”结束了吗?也许并没有。

数万年间,日月交替,沧海桑田,他们的基因已深深扎根在今天中原大地上。

历史年轮转动不停,古人拼尽全力才能获得的生存手段已然成为今人唾手可得的消遣活动。如今,在距离郑州市区不到20公里的樱桃沟景区内,每天仍有不少游客携家带口,邀朋引伴,一起在此踏青赏花、摘樱桃、钓鱼烧烤,成为市民郊游的重要选择。

这个初夏,不妨去樱桃沟景区转转,在这片古人生活过的地方垂钓野炊,感受一眼万年的变迁,让厚重的文化底蕴焕发出年轻的生机。

记者 朱翔宇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38811 2024-05-16 00:00:00 四 感受老奶奶庙遗址 古今文明交汇之美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