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文脉郑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脉郑州
申不害:一人盘活一国的法“术”大师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郑国小吏逆袭成韩国丞相
申不害:一人盘活一国的法“术”大师
推行变法与商鞅唱对台戏,却落得个“曲终人散”的下场
申不害画像
让申不害扬名天下的稷下学宫遗址

相较于商鞅、韩非等法家人物,今人眼中,申不害的“存在感”有点低。其实,这位提倡“术”治的法家“怪才”,在我国战国时期也是影响时局的风云人物,凭一己之力让弱小的韩国迎来15年的高光时刻。

从“郑之贱臣”一步步逆袭拜相,登上韩国权力巅峰;在韩国推行变法,与秦国商鞅大唱对台戏,最后却以失败收场。一起来看看这位法家传奇人物申不害的故事。

舌战稷下学宫,二十多场论战名扬天下

《史记》中记载的“郑之贱臣”申不害,是如何从一名郑国小吏、亡国之臣,一步步逆袭成韩国丞相的呢?这与他在稷下学宫的游学经历有很大关系。

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它由齐国直接提供经费,从天下范围内招收高水平学者做老师,给予丰厚的物质待遇,让他们自由做学问。

鼎盛时期的稷下学宫容纳了诸子百家中的所有学派,汇集天下贤者高达千人,孟子、慎子、荀子等宗师级人物都曾在此讲学授徒。特别是先秦最后一位大师荀子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祭酒”(校长)期间,鼓励各家各派畅所欲言,使得稷下学宫成为当时的文化圣地。

申不害在早年的近二十年中,游遍列国,广读博览,自研自修,从不拜任何名家为师。他在稷下学宫,一个月里与名士论战二十余场,战无不胜,声名鹊起,被稷下士子们称为“法家怪才”。

论战,让申不害扬名天下,也为随后的仕途晋升积攒了人气。

一次“示弱”外交,从此踏上晋升之路

申不害,郑国(今郑州荥阳)人,好不容易当上了个小官,可惜并不为郑国国君重视。韩国灭郑后,申不害没有自哀自弃,沉湎于国家灭亡的苦闷中,而是以“换个老板”的心思积极表现,努力在“新公司”升职加薪。

关于申不害如何摆脱“亡国之奴”的身份,走到韩昭侯面前,《战国策》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公元前354年,魏国围韩,魏国比韩国实力强大,打是打不过了,就在韩昭侯及众大臣束手无策之际,申不害站了出来。申不害当时只是韩国的一名小官,他提出让韩昭侯执珪(古时臣下朝见天子时所执的一种玉器)去见魏惠王。申不害解释说:“我执珪于魏,魏君必得志于韩,必外靡于天下矣,是魏弊矣。诸侯恶魏必事韩,是我免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人之上也。夫弱魏之兵,而重韩之权,莫如朝魏。”

拜见魏国,让魏王得意,再利用其他国家压制魏国,这招“捧杀”确实很妙。

之后,韩昭侯听从申不害的计谋,果然化解了这次危机,申不害也愈发受韩昭侯重视,从此踏上晋升之路。

“围魏救赵”耍心眼,法“术”大师一步拜相

申不害之所以能当韩国丞相,是因为他“学术以干韩昭侯”。这里的“学术”,和今天的“学术”意思完全不同,并不是指申不害学识渊博,他的“学术”指的是“权术”。

申不害是重要的法家创始人之一,提倡以“法”治国。在“法”的基础上,申不害强调君主应该掌握“术”。申不害的“术”,是君主的专有物,是驾驭臣下的方法。用现在的话说,“术”是一种治国手段、政治手腕、领导艺术和谋略方法。现在小说或者电视剧中的“帝王之术”,就跟申不害的思想有相同之处。

当然,申不害不仅强调君主应该掌握“术”,他自己也把这套运用得非常熟练。

公元前353年,魏国派将军庞涓发兵八万,以突袭的办法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赵成侯派人向齐国和韩国求援。齐国的孙膑说服齐王派兵攻打魏国,从而解救赵国,历史上称为“围魏救赵”。实际上,参与这场战争的并不只有赵、魏、齐三个国家。

赵国被围,同时还找韩国求救。韩昭侯犹豫再三,拿不准是否帮忙,就去询问申不害。申不害非常狡猾,此时的他刚被重视不久,要是一不小心答错可就前功尽弃了。于是他说:“此安危之要,国家之大事也。臣请深惟而苦思之。”

趁着这段“苦思”的时间,申不害火速找到韩国能言善辩的名臣赵卓和韩晁,不露声色地游说他们分别向韩昭侯进言,陈述是否出兵救赵的意见,自己则察言观色。当得知韩昭侯想出兵的意图时,申不害便进谏说:“我想好了,应当联合齐国,伐魏救赵。”

伴君如伴虎。君主有时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只是需要臣子的肯定。申不害这样先去打探韩昭侯心思再进谏,虽有失谏臣的风度,但非常好用。

围魏救赵成功后不久,韩昭侯便力排众议,将与自己“心灵相通”的申不害封为丞相。

变法图强,为韩国赢得十五年高光时刻

拜相的申不害开始大刀阔斧推行变法改革。

申不害的变法,首先整顿吏治,加强君主集权统治。在韩昭侯的支持下,他向挟封地自重的侠氏、公厘和段氏三大强族开刀,收回特权,并清理其府库财富充盈国库。

申不害大行“术”治,整顿官吏队伍,对官吏加强考核和监督,“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有效提高了国家政权的行政效率。

申不害变法过程中有个小插曲,他找韩昭侯为自己的兄长求官,却被驳回。韩昭侯说:“我向你学习,用你的方法治理国家。现在是听从你的请求而废弃你的学说呢,还是实行你的学说而废弃你的请求呢?你曾经教导我记录功劳,审视才能,以此选任官员,而今你却在法外另有私求,我听哪个话才对呢?”申不害听了十分羞愧,回到家后不住正房住偏房,以此向韩昭侯请罪。这件事也从侧面说明了申不害变法的成效,连他自己都不能“走后门”。

在整顿吏治之外,申不害变法内容还包括整肃军兵、鼓励百姓开拓荒地、发展手工业,尤其是冶铸业等措施。

在申不害变法的努力下,当时的韩国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兵器锋利,做到了“国富兵强”。申不害相韩十五年,韩国赢来自己的高光时刻,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与商鞅唱对台戏,为啥落得个“曲终人散”的下场

有史料记载,申不害起初想去秦国宣扬自己的法家主张,得知商鞅已占了先机,就转而回到韩国,在韩昭侯的信任和支持下,与在秦国的商鞅大唱对台戏,推行了一场富有成效的变法。

但随着韩昭侯、申不害先后去世,变法很快就被废除。短短十五年后,韩国又重回被邻国欺凌的悲惨命运。

商鞅虽然个人命运悲惨,遭到秦国贵族的反扑,遭受车裂之刑,但秦国后代君主却延续了变法,最终一统天下。紧接着,汉承秦制,秦法得以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和深刻的影响。

那申不害变法的问题出在哪里?为何没有形成商鞅变法那样深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成功的关键,在于把变法内容成文化,形成了《商君书》流传后世。而申不害的变法改革,多是针对具体问题做出的权宜之计,没有成文法可以沿袭。

申不害变法的核心理念是“术”,过度依赖君主个人能力,需要君主具备足够的驾驭臣子的手腕与心计。

当然两位法家重要人物的变法结局不同,也与他们各自身处国家的实力强弱有关。申不害可以短暂地帮助弱小的韩国强盛,但凭他一人的力量不可能扭转战国时局走向,唯有史书只言片语记载着法家“怪才”申不害的思想火花。

记者 潘登 许怡童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39699 2024-05-18 00:00:00 六 申不害:一人盘活一国的法“术”大师KeywordPh推行变法与商鞅唱对台戏,却落得个“曲终人散”的下场从郑国小吏逆袭成韩国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