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观点·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3
AI代写论文 科技应用当守好边界
菏泽南站暂停直播 别让流量冲破底线
言论被伪造、身份被假冒 “罗翔”们的困扰应有解
假冒大学生身份,直播乱象该如何治理
年轻人整顿婚礼 追求的是让新人做主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假冒大学生身份,直播乱象该如何治理
法治日报 图

热点 话题

短视频、直播不再只是展示外貌的舞台,内容好坏、质量高低更是吸引受众的关键

近日,一项调查发现,一些主播打着“大学生”“女大学生”等标签进行直播引流带货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人为求流量打擦边球进行低俗直播。据了解,这些直播间的内容覆盖面广泛,有“跳舞”的,有“整活”的,有“陪玩”的,还有“卖货”的。对此,多名专家指出,如果不是大学生,却利用大学生的身份进行直播,涉嫌虚假宣传和欺诈。(5月21日《法治日报》)

这些主播账号看似是个人运作,实则背后都有MCN公司,“大学生”“女大学生”等只是个标签,都是用来包装主播,以此换取高额的流量和热度的噱头,这不仅误导了真正的大学生,也损害了相关院校的形象,更对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

本质上,主播在短视频、直播中,提前告知观众自己的身份,或者视频内容标签无可厚非,这可以提高视频内容的可见性、吸引目标受众。但关键在于,这些标签必须真实,不能带有欺骗性质,否则,既违反平台规则,甚至还会涉嫌虚假宣传和欺诈。

一般来说,大学生群体相对年轻、活跃,其身份也被赋予了许多特殊的含义和价值,往往更容易吸引关注和流量,或许网络平台也通过相关算法察觉到,受众对于大学生主播更加追捧,于是便对这种类型的视频、直播加以流量扶持。但要思考的是,过度偏好“标签化传播”,过度关注主播的年龄、性别和外貌,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吗?

还要思考,主播假冒大学生进行直播,为何能够屡试不爽?这背后反映出,在追求流量和效益的驱动下,相关平台对于内容审核和监管的忽视,甚至故意放纵低俗、恶俗内容的传播,为别有用心之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这就要求,相关平台方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对主播身份、直播内容的审核和监管,确保直播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对于涉嫌虚假宣传和欺诈的主播,应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一经发现应立即封禁。

与此同时,网络主播也要知法、懂法、守法,不得违反公序良俗,为观众提供更加真实、健康、有价值的内容;观众也要仔细甄别网络信息,理性看待短视频、直播,避免被“标签化”信息所蒙蔽。

目前,短视频、直播不再只是展示外貌的舞台,内容好坏、质量高低更是吸引受众的关键。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生活、学习、娱乐的重要平台。正因如此,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序、和谐清朗的网络空间,显得尤为重要。评论员 任思凝

欢迎赐稿:评读热点新闻事件,发出你的观点和声音,请发稿至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40253 2024-05-22 00:00:00 三 假冒大学生身份,直播乱象该如何治理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