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G07版:高新·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G07
探索新模式 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高新区创新大道小学 第五届经贸文化节开市啦
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在高新区外国语小学举行
高新区实验小学 获得市荷球锦标赛一等奖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新区第一家“学校发展共同体”揭牌
探索新模式 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5月16日,郑州高新区首个“学校发展共同体”——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学校发展共同体”正式揭牌成立。作为探索“教育片区+学校发展共同体+师资共享新模式”、实施“提质增效扩优”工程的具体举措,学校发展共同体将统筹协调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不断缩小区域、校际差距,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提质量

高新区4校共建首家“学校发展共同体”

当天,郑州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部相关负责人为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学校发展共同体”进行揭牌。

五十八中“学校发展共同体”,是郑州市第一家“学校发展共同体”,由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本部和智美校区)、郑州高新区第二中学、郑州高新区尚文中学、郑州留馀外国语学校等4所学校5个校区共同组成。五十八中“学校发展共同体”的成立是高新区在探索办学机制改革、办学方式创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迈出的关键一步。

“学校发展共同体”将实施“片区优化、培优提升”计划。4所学校将在独立校园、独立财政、独立法人、独立班子的模式下,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课程建设、教育科研、教师发展、设备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的交流合作,在人动岗不动的基础上,促进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设备设施等教育资源在片区内均衡流动。

促均衡

“学校发展共同体”将实行教师流动、教育资源共享

据介绍,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学校发展共同体”成立以后,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部将进一步“放权”给学校,片区内的物理空间(招生划片范围)、教师流动互通、教育资源设施共享共用将由几所学校共同商定,“提质量、促均衡、塑品牌”将成为“学校发展共同体”学校的共同目标。

“学校发展共同体”的成员校要做到“真、正、精、优”。“真”,就是要真正打破壁垒,形成一体化发展,真正让资源、人员流动起来;“正”,坚持正确的方向,思想要正确、措施要正解,相关事项要接得住、履行好;“精”是要精准施策,细化各项举措,在保持人动岗不动、编制不变的情况下,鼓励校际间教师均衡配置,对参与交流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人员,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审、干部竞选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优”,以结果为导向,将“区域优质均衡发展”作为落脚点,复盘反思,强化督导评价,加强培优提升,提升办学水平,让高新教育事业“百花齐放”。

“学校发展共同体”在机制建设方面遵循理念、机制、研训、教学、文化、宣传考核7个协同的教育模式,直指新建校的难点、痛点,为新建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平台。

作为老学校和区域名校,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创办于1979年,经过45年的创新发展,形成了“顺天致性,守望花开”的教育理念,确立了“让教育有呼吸、让教学有生活、让知识有情感、让学生有灵魂”的教育原则,凭爱而立,向美而生,以德育人,以文化人,致力于建设“一个文化和思想的世界,一个情感和智慧的天堂,一个师生共同精彩的乐园”。今后,学校将充分发挥主导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促成成员校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进、质量提升的工作思路,尽全力带动“学校发展共同体”学校共同发展,擦亮“学在高新”金字招牌,打造高品质创新教育强区。

塑品牌

坚持“先行先试”,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五十八中“学校发展共同体”是在教育集团基础上的一个飞跃,这也标志着郑州高新区教育体制改革再度“破冰”,从原来的学校内资源共享向全区范围资源共享迈进。

五十八中“学校发展共同体”今后要加强学习和创新思考,不断学习北上广等发达城市的好办法和新模式,尝试引进人工智能、智慧化教学研技术平台,大胆创新形成务实高效现代创新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机制,高新区也将借助教育部实验区的创新机制,进一步探索贯通式培养模式。

记者 孙庆辉

通讯员 方宝岭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40357 2024-05-22 00:00:00 三 探索新模式 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KeywordPh高新区第一家“学校发展共同体”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