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观点·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3
未成年人网游退费团标出台 “按错担责”值得肯定
滁河水污染负责人被免职 要治污更要治理工作作风
责任内驱 让“电子黄牛”无处遁形
婚介消费“冷静期”,给冲动消费一颗后悔药
“椅套老旧不卫生” 高铁不妨借此优化服务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未成年人网游退费团标出台 “按错担责”值得肯定

□评论员 韩静

近年来,未成年人无序充值网游的事件屡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为完善网络游戏中对未成年人消费管理的规范,近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细化退费标准和建议供各方参考。(5月28日《北京日报》)

《征求意见稿》一方面填补了标准空白。其中提到,用户以未成年人监护人身份发起投诉或申请退费后,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按规定核验其身份。核验通过且申请人符合退费标准后,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应按照法律有关“无效合同”的规定,将各自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予以返还。如此明确和细化,既为消费者提供了清晰的维权路径,也为游戏运营商划定了红线,有助于减少各方在协商过程中的争议,达到诉源治理的良好效果。

另一方面,对于是否退费、退费多少等责任归属问题,也给出了相对平衡的比例界定——家长和企业需按错担责。假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未接入国家建立的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或未落实充值限额要求,可能需要承担100%责任。否则,如果存在监护人未充分履行监护人责任等过错情形,比例可相应调整,建议过错方承担责任比例30%~70%,监护人承担剩余责任。

有章可循、权责分明,未成年人网游退费团标还为司法实践提供了行业建议,审判人员得以把握退费纠纷的多元视角,进一步提升司法效能。从过去主要依靠企业责任和技术达标,到如今具体厘清责任边界和比例,防沉迷逐步走向全社会同防同治的新阶段。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团体标准仅作推荐,并不具备强制性法律效力,只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产生一定的法律约束力。在意见稿中提到,此团体标准适用于指导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调解机构等组织开展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及调解,也可以为相关行政部门、司法机关提供参考。此外,在具体情形上,例如涉及游戏渠道服、比例划分依据等仍需进一步讨论。

网络游戏沉迷是一个社会问题,防沉迷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如何,明确划分责任是分析和解决未成年人网游退费难问题的关键一步。相信随着团标的出台,将进一步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巩固防沉迷成果,同时完善消费管理,助力游戏行业健康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42024 2024-05-30 00:00:00 四 未成年人网游退费团标出台 “按错担责”值得肯定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