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8
每天收割小麦150亩以上他们是麦田的过客麦收的主角
新密:铁纪护航“三夏”忙
网格员田间地头助麦收
1200余亩小麦收获近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晨曦到深夜,收割机的轰鸣声透着丰收的喜悦
每天收割小麦150亩以上他们是麦田的过客麦收的主角
农机手在收割小麦

夜来南风,广袤的中原大地被染成一望无际的金黄。在这个丰收的季节,有一群人操作“神器”穿梭于麦田,把眼中的丰收变为手中的丰收。他们就是农机手,是每一片麦田的匆匆过客,也是这个季节的主角。

老农机手的麦忙时刻

每到麦收时节,李金喜的一天都是从晨光熹微中开始,在夜色深沉里结束。这一天是简单的,简单到他一天只做一件事;这一天是忙碌的,忙碌到他一天几乎未离开过麦田。

李金喜是郑州航空港区龙王办事处赵郭李村人,今年63岁的他农机“驾龄”有近20年。从少时手拿镰刀割麦,到中年时拥有第一台收割机,再到现在,虽年迈但能驾驶着最先进的收割机驰骋在金浪滚滚的麦田,李金喜亲历了每一个时代的麦收。他说,年年岁岁,不变的是那片土地和割麦人,变的是一年比一年饱满的麦穗,还有一年比一年先进的收割机。

昨日早上5点多,迎着晨曦,李金喜开着收割机来到一片麦田。这片麦田属赵郭李村,前一日跟他预约好的农户已在地头等候。初夏的早晨是清凉的,太阳还未升起,金黄的麦穗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来得早啊。”“麦收不等人,看着熟透的麦穗心里欢喜,但也着急啊。”简短的两句交流后,李金喜就开启了当天的“第一镰”。

这是一片平坦的大地块麦田,远望如金色海洋,晨风吹过,微浪轻翻。每一个农机手都喜欢这样的麦田,平坦、连片,收割起来方便,效率也高,割完这一家的麦子紧接着就能割下一家的。李金喜说,如果都是这样的麦田,他一天能收割150亩以上。在农户的引导下,李金喜驾驶着收割机驶进麦田。他介绍道,他驾驶的这台收割机机收损失率不到2%。只见收割机驶过处,一棵棵麦穗被卷入割台,顷刻之间,地上仅剩浅浅的麦茬。大约十几分钟后,第一家的小麦收割完成,早已在旁等候的另一个农户立即把李金喜引至旁边的自家麦田。

对于一个农机手,技术很重要。李金喜的收割技术在十里八村有口皆碑。不同农户家的麦田往往是连着的,中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技术不到家的农机手在收割一家的麦子时,很容易割到旁边农户家的麦子,这就有可能引发一些争执。李金喜从未出现过这样的失误,在村民心中,只要把麦田交给李金喜,就可以完全放心。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中午时分,太阳正炙,李金喜的妻子带着饭来到田地。还在麦田里忙碌的李金喜把正在收割的一片麦子收割完后,才来到地头吃饭。三五分钟,一大碗面条进肚,他立即又把收割机驶进麦田。其实不只是午饭,麦收时节,李金喜经常一日三餐都是在麦田里吃,这也是绝大多数农机手的状态。

夜已深,麦田里仍传来收割机的轰鸣声。这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但没有人觉得它吵,在大家心中,这是丰收的声音。深夜12点,李金喜驾驶着和他一样疲累的收割机回到家中,简单地洗了洗倒头便睡。四五个小时后,他就又要起来,在新的一天重复着前一天的繁忙。

辗转上千公里割麦的“新麦客”

这几年,年纪渐大的李金喜已不再去外地割麦。而与李金喜同村的高飞则是一名“新麦客”。今年40岁的他已有10年农机“驾龄”,每年都会开着收割机去外地割麦。昨日,通过李金喜,记者联系到了正在南阳割麦的高飞。如果说老农机手李金喜身上记录的是不同年代的麦收,那么高飞身上记录的就是从南到北不同地区的麦收。

5月15日,高飞开着收割机离开了家。他首先到的是湖北北部的小麦种植区。在这里,他开始了今年“5月人倍忙”的时期。彼时郑州区域的小麦尚未成熟,南襄盆地已是满眼金黄。他一天的开始与前辈李金喜相同。他几乎每年麦收都会来这里,所以这里的人很多都认识他。

从5月中旬离家,到6月中旬归家,最南到湖北,最北到唐山,不同的地方,一样的丰收。一个月时间,辗转1000余公里,高飞不是在麦田就是在去麦田的路上。高飞每天割麦时间都在15个小时以上。

外出割麦的日子里如何吃住?高飞说,他们吃饭时经常就是在路边随便买些食物对付两口,晚上大家基本都是露宿原野,直接在收割机里睡觉。麦客们人在异乡,食宿条件很艰苦,但异乡的人们把他们视为最尊贵的客人。高飞也说道,每次割麦割到吃饭时间,都会有乡亲们热情地把他们拉到家中用饭。而且现在每到一个地方,道旁都有当地设立的服务站,服务站里有水、药品及日常生活用品,极大方便了他们这些跨区作业的麦客。

月上中天,已是深夜。割麦割到夜里10点多甚至12点多,对高飞来说是常态。每天晚上结束割麦后,都会有农户邀请他到家里洗一洗。洗罢,高飞谢绝农户的留宿邀请,将收割机开到安全的地方,他就躺在驾驶室里休息。

深夜,所有的收割机都已停止轰鸣。星空下的麦田是一片浪漫的氛围。睡觉前,高飞给在郑州家里的妻子打来电话。“累不累?吃饭吃饱没?不要太辛苦了,明天少割点……”高飞说,每次打电话,妻子从不问他一天挣了多少钱,只是让他吃好、注意身体,不要那么辛苦。

如今麦收已全面开始,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高飞将一路向北。他说,唐山是他的终点站。

记者 赵冬 李宇航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42420 2024-05-31 00:00:00 五 每天收割小麦150亩以上他们是麦田的过客麦收的主角KeywordPh从晨曦到深夜,收割机的轰鸣声透着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