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今日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3
五个维度打量魅力郑州
第十三届“中博会”在长沙落幕
河南交通全力护航 确保“中原粮仓”颗粒归仓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一线城市”排名第十,连续7年入围前十
五个维度打量魅力郑州
郑州龙湖金融岛水上活动项目丰富

上接A02版

数据显示,2023年郑州GDP增速达到7.4%,超过了许多东部沿海城市。这与郑州的区位优势和产业政策密不可分。位于“米”字形高铁网络和多条高速公路的交会处,郑州的交通便利程度在国内首屈一指。同时,郑州还积极承接来自东部的产业转移,吸引了智能终端、生物医药等一批高新产业落地,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

今年一季度,郑州市工业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超过80%;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19.3%、16.9%。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又正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郑州将通过培育壮大智能传感器、智能终端、汽车制造、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20条重点产业链,前瞻性布局国家超算郑州中心,中科曙光智能超算等算力中心,率先建设中部地区第一张城市算力网,促进多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互借力、交织融合、协同发展。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矩阵,为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维度5:未来可塑性

未来可塑性,包含创新氛围指数、人才吸引力指数和城市规模指数,是对中国城市面向未来发展所拥有的各项储备与潜力的全面洞察。

有学者表示,而当一座城市有了产业支撑、有人流汇聚、有经商环境,就仿佛拥有了一双大手,在顶层勾勒着城市发展,从城市诞生之日起,就设计好未来的发展轨迹,这就是城市的可塑性。

郑州未来可塑性得分62.50,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9。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郑州常住人口比2022年增加了18万,增速在新一线城市中位居前列。这背后是郑州近年来大力实施人才吸引政策,着力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来此追梦。

在新一线城市的竞争中,人才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郑州市为了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通过优化人才政策、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措施,郑州市正努力提高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数据显示,2023年共有22.7万大学毕业生来郑州工作,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90万人,在郑州的两院院士人数达到了87人。

而在营商环境方面,我市提出要把郑州打造成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六个最”城市,为客商创造条件。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郑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去年以来,郑州新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达到14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突破70%,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7%。

公布不久的第一季度城市GDP显示,郑州在一季度的表现抢眼,GDP总量3537.9亿元,历史首次在一季度突破3500亿元。GDP达到新高度的同时,一季度,郑州在全省经济首位度来到24%,是近年来最高水平。而在增速上达到6.2%,展现出勃勃生机。

对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郑州将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着力构建战新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率先突破、传统产业活力焕发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战新产业发展上,重点做大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未来产业培育上,加快建设量子之城、算力之城、人工智能之城、超充之城、传感之城、软件名城,抢抓新的产业风口,积极布局低空经济、建设“元(宇宙)上郑州”,打造“卫星+”产业发展高地,抢占制高点,争取主动权;在传统产业转型上,以智能化、绿色化和高端化、服务化为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迈入新赛道。

放眼郑州,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向机制创新求突破,郑州的发展之路一路蓬勃向上。

《中国城市大洗牌》一书表示,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发展潜力。只有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发挥特色、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繁荣。新一线城市排行榜反映了中国城市的多样性和活力。各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不断调整和优化发展策略。通过加强合作与交流、提高人才吸引力、优化产业结构等方式,共同推动中国城市的繁荣与发展。

而据《大国大城》一书中的预测,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的持续推进,新一线城市的分工协作将更加紧密,同城化效应将不断显现。而这些充满活力的城市也将携手并进,共同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

记者 孙新峰 李娜 陶然 李宇航/文 李新华/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42897 2024-06-03 00:00:00 一 五个维度打量魅力郑州KeywordPh“新一线城市”排名第十,连续7年入围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