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今日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6
郑汴洛鹤入选全国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郑汴洛鹤入选全国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
郑州雕塑公园里栖居着黑天鹅

昨日,记者从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六五环境日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3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级别总体为良。其中,信阳、驻马店、三门峡、南阳、商丘、郑州、平顶山、漯河、许昌、洛阳、周口等11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为良,开封、焦作、新乡、濮阳、鹤壁、安阳等6个城市及济源示范区为轻污染。与2022年相比,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级别由轻污染变为良,郑州、许昌、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和驻马店8市空气质量级别仍为良,洛阳、平顶山、漯河3市空气质量级别由轻污染变为良。

关键词 改善

2021~2023年优良水体比例从79.9%、81.9%到83.0%

“鹤壁淇河、洛阳伊洛河入选国家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鹤壁市先后入选全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刘志辉介绍,河南以人水和谐、河畅水清为引领,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推动全省水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向好。

优良水体比例持续提升。聚焦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南水北调水质安全保障、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河湖水生态恢复等重点领域、重要任务,国家考核我省160个地表水断面,2021~2023年优良水体比例从79.9%、81.9%到83.0%,今年1~4月达到84.2%,河流水质稳步改善。

黄河干流水质保持Ⅱ类。制定出台《河南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扎实开展黄河“清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水环境隐患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完成黄河流域265家涉水污染源提标改造,黄河干流出省断面水质持续达到Ⅱ类。

南水北调水质稳定向好。完成529个丹江口水库排污口溯源,整治64个水源保护区水质安全隐患,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及总干渠河南出境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标准,保障了“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关键词 成效

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由17.9%提升至41.7%

刘志辉说,我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土壤和农村生态环境至关重要。近年来,我省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已取得积极成效。

筑牢了民生保障基石。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连续3年实现100%;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化解大型污染地块环境风险,守住了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和人居环境安全,保障了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管控了新增土壤污染。深入推进土壤污染源头治理,开展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推进耕地污染溯源和成因排查,实施一批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工程,全省土壤质量持续保持稳定。

改善了农业农村环境。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累计整治行政村13215个,整治农村黑臭水体798条,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由2018年的17.9%提升至41.7%,其中郑州、洛阳、济源等地达60%以上。

下一步,我省将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推进土壤污染末端治理向源头防控转变,到2027年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整改合格率达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5%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关键词 美丽河南

加快形成美丽建设新格局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哲表示,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美丽河南建设工作,把美丽中国建设河南实践纳入河南省“十个河南”“十大战略”整体规划,奋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推动美丽河南建设,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将加快推进五个方面工作:

加快形成美丽建设新格局。推动《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河南建设的实施意见》尽早发布实施。

加快形成梯次推进新样板。以开展美丽河南先行区建设为着力点,梯次推进打造美丽河南建设示范样板,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保障等重大战略。

加快形成治理攻坚新成效。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新模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加快形成齐抓共管新局面。强化部门协同,深化地方实践,鼓励园区、企业、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开展绿色、清洁、零碳引领行动。

关键词 无废城市

选取3个“无废集团”开展试点建设

“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选取3个左右‘无废集团’开展试点建设。”昨日,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李维群在介绍如何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时介绍,河南省将从五个方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

建立“1124”“无废城市”工作调度机制。每年至少组织召开1次省级“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联席会议、1次“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2次工作总结、4次工作调度会,不断压实各成员单位及“无废城市”建设地区工作责任。

开展“无废城市”宣传活动。利用“六五”环境日、“国际无废日”等,组织开展“我身边的无废生活”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制作宣传动漫、举办外场宣传、组织参观特色“无废企业”等形式,持续提升社会公众对“无废城市”的认知度。

创建“无废细胞”典型。在全省范围内选树部分“无废细胞”典型,积极引导建设无废机关、无废医院、无废学校、无废社区、无废乡村、无废景区等“无废细胞”,在全省范围内营造“无废”氛围。

开展“无废集团”试点建设。选取3个左右“无废集团”开展试点建设,通过示范企业绿色转型,以点带面引领整个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目标

推动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莹介绍,今年3月份,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明确了2025年全省空气质量改善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全省各级各部门积极推动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截至5月30日,行动计划取得了初步成效,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PM10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7%、2.1%,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2天。

下一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结构调整。坚持治本之策,持续推进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在产业结构方面,大力推进落后产能淘汰、重污染企业搬迁、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等重点任务,助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在能源结构方面,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地热等清洁能源,积极开展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强力推进清洁能源替代,继续实施外电入豫,不断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交通运输结构方面,持续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推动大宗物料优先采用铁路、水路清洁运输,大力推动公交车、出租车、邮政用车、市政环卫用车和城市建成区载货汽车等新能源化替代,加快提升交通运输绿色低碳水平。同时,加强重点防控。关注重点时段,当前紧盯夏季臭氧污染治理,力保空气质量优良天;紧盯秋冬季大气综合治理,积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记者 裴其娟/文 唐强/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43025 2024-06-04 00:00:00 二 郑汴洛鹤入选全国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KeywordPh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