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时事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A11
夜校为什么多年之后重新变热?
超6亿人次! 端午假期出行热
2024百日千万招聘 专项行动实施
公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探戈舞、手冲咖啡、古琴……年轻人“解锁”有趣课程
夜校为什么多年之后重新变热?
青年夜校教师在天津青年宫指导学员学习油画 新华社发

夜校,这个具有年代感的名词正回归公众视野。

近来,全国多地夜校火热开启。“开课即满”“一座难求”,上夜校成为不少都市青年下班后的新选项,也成为教育市场的新风口。

面向职场人的兴趣班

近来,90后庄安愚在手机导航软件上,将“苏州大学北校区工科楼”设置为下班后的新目的地。他报了苏州大学夜校的ChatGPT课程。“我不在乎夜校的结业证书有没有用,能学到知识,肯定比在家刷短视频强”。

“我想给8小时外的自己另一种可能。”古典舞学员袁静是一名“二娃宝妈”,虽然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很大,她还是尽力争取“属于自己的时间”。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已成为一些都市青年的新时尚。

夜校的举办主体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文化馆、共青团、工会、妇联等公共机构,提供低价甚至免费的公益性夜校课程。二是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职业院校,它们长期面向社会开展非学历教育;以江苏为例,169所普通高校中有137所举办高等继续教育,非学历教育年度规模400万余人。三是民办社会培训机构,课程以付费为主,有的初期提供免费或低价体验课,或与公共机构合作提供廉价课程。

风潮何以席卷多地?

课程时尚多元、兼具社交属性,是不少夜校吸引年轻人的地方。

探戈舞、街头摄影、手冲咖啡、涂鸦心理学、非遗工艺手作、古琴、识别收集矿石……随着年轻人不断“解锁”有趣的课程,这些“下班后的小确幸”“‘回血’型夜生活”,让夜校成为打工人“去班味儿”的绝佳选择。

积极学习提振了很多年轻人的精神。“下了班就赶夜校,只有上学的时候才有这种感觉,但比那时候要开心。”“上夜校让我觉得人不再内耗了,之前下班后刷手机只会越来越累,上夜校后感觉气色都变好了。”

价格也是吸引力之一。“不是兴趣班上不起,而是夜校更有性价比。”这句网络流行语解释了夜校受青睐的部分原因。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商业培训机构的课程往往价格不菲,如一节瑜伽小班课要200多元,私教课要500多元。而夜校相对低廉的费用,让更多人愿意为自己的兴趣买单。

记者梳理发现,大多数夜校平均每小时收费在百元以下,且多为30人以内的小班化教学。采访中,“便宜实惠”“性价比高”是不少学员的集中评价。有学员认为,与动辄数千元、上万元的私教课、兴趣班相比,夜校的举办主体多为公共机构,不必担忧“跑路”风险,消费更放心。

也有人上夜校是为弥补职业能力短板。“人工智能的应用已是大势所趋,要跟上岗位最新需求、克服本领恐慌,就得不断学习。”庄安愚说。

“夜校热”如何持久

在满足青年学习技能、培养爱好、治愈焦虑、增进社交等多元需求的同时,部分夜校也存在质量、运营等方面的隐忧。

一些公办夜校在运营模式上缺乏可靠支持,面临难以持续的尴尬局面。

受访夜校学员、举办方以及高校学者认为,防止“夜校风”变成“一阵风”,不同举办主体可分类施策,在教学内容、经营模式等方面加强监管提供扶持,多措并举促进夜校健康发展。

“学员最看重的是上课质量。”天津美院2021届毕业生石远宇认为,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需加强监管,可定期公示夜校机构“白名单”,建立健全学员评课反馈机制,督促夜校机构不断调整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诚信经营。

在江苏青年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陈蕴哲看来,公共机构办夜校需兼顾公益性和持续性,重点把好课程的师资质量关、教务管理关、思想导向关,不宜大包大揽,更不可当“甩手掌柜”,可与国企、民办社会培训机构等合规第三方合作,发挥后者更贴近市场、更为灵活的优势。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44334 2024-06-12 00:00:00 三 夜校为什么多年之后重新变热?KeywordPh探戈舞、手冲咖啡、古琴……年轻人“解锁”有趣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