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05版:二七·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E05
二七区“三链融合” 加强社区工作者梯队建设
城市更新大讲堂 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打造樱桃沟的“创意乡村梦” 以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二七区“三链融合” 加强社区工作者梯队建设

本报讯 建立区级社区工作者后备人才库,深入实施“全科”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开展职业能力竞赛、“亮讲树”等实战实训……近年来,二七区按照全链条打造、阶梯式培养的思路,采取择优遴选、分类培养、亮赛比评等方式,精准搭建社区工作者成长阶梯,推动社区工作者人才储备链、培育链、实践链“三链融合”,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注入生机活力。

严密“储备链”,搭好进步阶梯。制定《二七区社区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工作方案》,按照“社区推荐—街道遴选—区级建库”的闭环流程,明确梯队设置、资格条件、教育培训、管理考核、保障激励、优进拙退等工作标准和制度措施,强化“五强三梯队”建设(政治观念强、工作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纪律意识强、综合素质强,划分社区正职、副职、委员三个梯队),按年龄结构、级别层次分类推荐储备、统筹纳入区级社区工作者后备人才库,实现阶梯储备、一人一档,跟踪成长、精准培养。三个梯队按照43岁以下、38岁以下、35岁以下年龄段,分别储备入库18人、32人、21人。同时,建立健全“‘两委’委员(网格员)—副书记(副主任)—书记(主任)—事业入编”全链条晋升渠道。2023年,41名优秀社区工作者通过省市考试顺利进入事业编制。

做实“培育链”,打造全科人才。坚持因材施策、全域提升,围绕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工作要求,通过阶梯轮训、导师帮带等形式,深入实施“全科”人才培养计划,建强了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技能强的专业化复合型社区工作者队伍。重“理论”提升,依托“社区素能提升大讲堂”,先后邀请37名专家讲授党的创新理论和基层治理经验方法,开课21场次、集中培训2200余人次。强“头雁”引领,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社区正职后备人才开展2个月的跨社区轮训交流、1个月的“社区书记体验月”活动,提升统筹协调能力、抗压耐压能力、应急处突能力和示范引领能力,锻造社区工作的“行家里手”。育“全科”人才,组织社区副职后备人才开展“一对一”结对帮带,社区工作者打破分工壁垒,走进党群服务中心“一窗受理”综合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预约延时、帮办代办和上门服务,全面完整培养“一专多能”的“全科人才”。

用活“实践链”,提升治理效能。围绕服务群众、纾困解难、应急处突、矛盾调解等工作,组织开展职业能力竞赛、服务群众项目大赛、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和“亮讲树”等实战实训活动32场次,让不同梯队在实践中学本领强能力、精业务勇担当。

按照“成熟一批、使用一批”的工作原则,在届中社区岗位出现空缺时,依照组织程序,优先从区级后备人才库中选取政治上可靠、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强、具有创新精神、群众公认的社区后备人才重点使用,目前,已有58名后备人才担任社区书记(主任)、副书记、副主任职务,真正让社区工作者心里有盼头、干事有劲头、前途有奔头。

同时,注重用好动态调整、末位退出工作机制,每月组织一次社区工作者后备人才集中谈话会,精准了解工作情况、思想动态,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出现问题、存在违纪违法行为、群众意见较大、威信不高的社区工作者及时调整“出库”,提高梯队建设工作成效,锻造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记者 朱翔宇

通讯员 王炎升 张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44525 2024-06-13 00:00:00 四 二七区“三链融合” 加强社区工作者梯队建设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