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观点·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3
齐心协力答好高温“烤”题
不能给“网络黑嘴” 容身之地
董事长让供应商去跳楼 一时冲动还是嚣张惯了
企业招聘不宜过度依赖AI面试官
到银行取钱要派出所同意 反诈不能无限扩大化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企业招聘不宜过度依赖AI面试官
AI模拟面试网页,受访者供图

热点 话题

短期或许可以提升效率,长期来看,却未必有利于招聘到真正有创造性、有个性的人才

近年来,AI面试官逐渐走上人力资源管理的前台。据《工人日报》报道,在今年的大规模春招中,AI面试就成了热议新话题,不少企业在招聘中采用AI面试,以节约筛选人才成本。这一现象引发不少求职者不满,认为AI面试的体验冰冷、机械,也对AI是否能判断求职者的真实情况有所顾虑。

引发求职者争议的AI面试官,其实是一个实时交互的问答分析机器人,基于语义理解等算法,对面试者对于既定问题的回答进行分析、梳理,最终给出参考评分。

从技术层面看,利用视频、语音分析等AI技术对求职者的信息作整理与初步分析已经相对成熟。在招聘场景中,将AI作为工具引入,无疑有一定的效率提升意义。

例如,AI在按照职位要求筛选简历和标注信息上,比起人工要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效率优势,而在相对简单、流程标准化的初试中,招聘者也无法短时间快速安排大量面试。此外,AI面试官也拥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避免面试官因偏见、歧视等问题而造成的偏差。

因此,在全球范围内用AI作为辅助工具来提升招聘效率,已渐成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所有好处都是站在招聘方提升效率的角度进行判断的,而就业是人才与企业的双向选择,招聘者与面试者是平等的独立主体关系,绝不是简单粗暴的人力资源交易。

面试的价值是在双向沟通中加深双方的理解,在互动交流中探查对方更立体全面的信息,以作后续判断。从这个意义上看,AI面试官所擅长的“根据特定问答进行交互分析”,事实上难以真正完成面试任务。

一方面,AI无法胜任对“人”的综合评价。用数据与标签或许可以评价项目、流程,却无法替代对人的评价。人的价值观、性格、思维特点,这些都无法通过简单的“问答交互分析”来进行大数据鉴别分析。毕竟只有人,才能更理解人。

另一方面,AI面试将面试交流从一次双向沟通变成单向度的“数据搜集与分析”。求职者无法从AI面试官这里了解更多的企业信息,从而也被剥夺一次“双向选择”的权利,客观上使得原本的“双向选择”变成了单方面等待被“算法审判”。

从上述情况看,企业短期使用AI面试官或许可以提升效率,但长期来看,却未必有利于招聘到真正有创造性、有个性的人才,更不利于建设企业的雇主品牌,从而长期吸引优秀人才。

据《新京报》

欢迎赐稿:评读热点新闻事件,发出你的观点和声音,请发稿至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44913 2024-06-14 00:00:00 五 企业招聘不宜过度依赖AI面试官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