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观点·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3
“终身可进图书馆” 是最长情的毕业礼物
违反法规 有哪门子“豁免权”
“教育专家”赵某英被封号 要让病态教育观彻底凉凉
可以为网红课程付费,但别为智商“交税”
学生毕业典礼挥拳打老师 法学尽头不是“经典力学”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可以为网红课程付费,但别为智商“交税”
网红卖课 北京青年报 图

热点 话题

建立行业标准和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防止“劣币驱逐良币”,是规范知识付费市场发展根本之策

据《工人日报》报道,一些网红披着情商、财商、成功学、精英教育等外衣,向粉丝销售所谓的“IP课程”,不少课程虽价格昂贵却备受追捧。由于缺乏相关标准和规范,网红卖课市场呈现野蛮生长的状态,从业者资质良莠不齐、课程普遍同质化,网红根据自身的“咖位”对课程随意定价、消费者退费维权难等问题屡见不鲜,亟须重视。

购买网课,为知识付费,是互联网时代知识共享与传播的创新模式。但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几乎无门槛、无规则、无约束的“野生”状态下,网课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于是,一些网红摇身一变成了无所不能的“导师”,诸如“5分钟掌握写作技巧”“7节课学会理财”都是惯常套路。稍有理性就会发现,这些极具诱惑力的承诺并不靠谱,这些都是不太可能“速成”的。

从表面看,粉丝买网红的课程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似乎无可厚非;但实际上,网红卖课是假,制造焦虑后把粉丝当“韭菜”收割是真。

而一些卖课的网红恰恰抓住了人们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特有的“知识焦虑”,用夸张的承诺和看似权威的身份,搭建起一座座通往成功的“空中楼阁”,让粉丝在幻想与焦虑中迷失自我。他们利用粉丝的信任和追捧,一茬接一茬地“收割”。

更令人担忧的是,某些平台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审核机制形同虚设,让那些“无证上岗”的“讲师”得以大行其道。

从长远看,建立行业标准和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规范知识付费市场发展的根本之策。特别是针对消费者反映较多的虚假宣传、无法退费等问题,相关部门和平台应拿出应有的作为,该封的封、该罚的罚。

如此,才能形成强大震慑效应,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也为行业划出底线、亮明红线,引导网课健康发展,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创造条件。

据《新京报》

欢迎赐稿:评读热点新闻事件,发出你的观点和声音,请发稿至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46009 2024-06-21 00:00:00 五 可以为网红课程付费,但别为智商“交税”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