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今日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5
建设“科创中原”试点城市 明年“链主”企业达150家左右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科创郑州”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发布
建设“科创中原”试点城市 明年“链主”企业达150家左右
郑州日产中牟工厂自动化车间

启动“科创中原”试点城市建设、高标准建设中原科技城、大力引育高端创新人才、加快培育“链主”企业……6月20日,市政府办公室发布《“科创郑州”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聚焦郑州市“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融合全市科创资源、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等方面提出有力举措,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

启动“科创中原”试点城市建设

围绕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主阵地,我市将启动“科创中原”试点城市建设。依托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科普中国”和河南省科协“科创中原”平台,围绕郑州市重点产业发展,制订“科创郑州”工作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建立联合推进机制。谋划开展“一市一品”产业技术发展大会,打造具有郑州特色的“百会链千企”活动,助力郑州市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建设中原科技城。推动中原科技城与河南省科学院、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三合一”融合发展。加快建设龙湖北部片区、如意湖片区、龙子湖片区、郑州东站片区、白沙北部片区、白沙南部片区、连霍高速以北片区等重点功能片区,将中原科技城建设成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未来科技研究+中试+成果转化”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的综合研发功能区,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城。

与此同时,打造细分领域区域产业创新高地。实施优势产业科技赋能工程,建设产业研究院,聚焦产业难点,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现代食品、新型材料、铝加工制品和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集群,用好产业基金、优化产业政策、强化科技供给,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布局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

构建线上线下融通平台,与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科普中国”、河南省科协“科创中原”网络服务平台实现精准对接,在科协网站上增加“科创郑州”专栏,将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协会纳入平台开展供需对接,建立郑州市产业发展“问题库”“成果库”“人才库”。

构建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加快推进实验室体系重塑重组,高标准建设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等。主动对接全国、全省学会,推动建立一批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推动建立企业(园区)科协,在市域和试点区县(市)域推动成立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学会。支持“双一流”高校、中国科学院系统等在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建设一批专业化、市场化双创载体平台,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的开放式创新体系。

构建多层次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科技创新,人才先行。“科创郑州”目标的实现,需要构建多层次的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大力引育高端创新人才,推动“郑聚英才计划”人才政策落地落实。高标准举办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郑州专场、“嵩山英才荟”、产业高端论坛等活动,筹划举办中国·郑州国际人才活动周和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推进“百企百站”引博行动,举办郑州市第三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

拓展横向交流与对外合作,聚焦全市重点产业开展“会市战略合作”,引导优质资源赋能重点产业发展,在人才、科创、科普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资源共享,推动科协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海智计划”,加强与科技发达国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港澳台科技组织交流合作,支持本地科研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海外研发机构。制定实施自贸区郑州片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促进政策,积极引进重大外贸项目、跨国公司第二总部等,实现外向型经济集聚发展。

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依托全国学会、科研院所创新资源组建专业化科技服务团。支持海内外有能力的机构、团队、个人开展技术服务和技能培训,邀请学会院士专家就我市企业中“卡脖子”问题、行业共性难题等来郑调研,建立常态对接沟通工作机制,打造“科技服务团”精准服务机制品牌。

明年建成200个小微企业园

推动“科创+产业”深度融合。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实施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每年培育“链主”企业50家以上,到2025年“链主”企业达150家左右。完善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体系,支持超硬材料、耐火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传感器等创建国家、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引导小微企业园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到2025年建成200个小微企业园。实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提升行动,提升建设能级。

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打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一批万亿级、5000亿级、3000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区块链发展先导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建设一批全国重要的未来产业先导区、示范区。深入实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行动,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环保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等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

培育发展郑州技术交易市场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力度,探索市场化专业化运营,线上线下相结合,精准提供科技服务,培育发展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引导高校院所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鼓励民营企业自建或与其他社会力量联合建立技术转移机构。依托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推动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台。培养一批专业化、复合型技术经纪(经理)人才。

完善金融创新政策支持。鼓励合作金融机构开展“郑科贷”业务,对合作金融机构本金部分的实际损失给予一定的损失补偿。加强政策性担保机构建设,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专项贷款增信服务。引导合作金融机构开发科技信贷产品,提供精准信贷支持。设立郑州市天使投资引导资金,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位一体”有机结合。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培育一批“四有”规上工业企业。支持省内规上企业在郑建立研发中心。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承担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企业技术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建设任务。

擦亮“活力郑州”创新创业品牌

厚植创新创造社会土壤,吸引一批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在郑落地,擦亮“活力郑州”创新创业品牌。定期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评选一批创新创业典型。加强新时代科普工作,细化落实支持加强科学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具体措施,创新科普工作“郑州模式”。支持科普类市场主体发展科普事业,促进科普工作与科技研发、产品推广、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有机结合。鼓励各级党委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科普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资源的科普效能,推进具备条件的重大科技工程、重点实验室等有序向公众开放,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普及重大科技成果。办好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重点活动,提升科普活动覆盖面和受益率。

记者 董艳竹/文 李新华/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46027 2024-06-21 00:00:00 五 建设“科创中原”试点城市 明年“链主”企业达150家左右KeywordPh《“科创郑州”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