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A10
3000万头小蜂布下天罗地网在黄河滩围剿美国白蛾等害虫
二七区行政审批 中介服务事项减至30项
金水一线劳动者迎来夏日清凉
聚焦新质生产力 推动制造业向“新”而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上街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
聚焦新质生产力 推动制造业向“新”而行

6月19日,记者走进郑州华迈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车间,各种不同型号的激光切割机摆放整齐,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调试产品。伴随飞溅的火花,短短几分钟,厚厚的钢板被切割成电脑提前设置好的形状。“我们是一家专业从事焊接、切割设备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每年都会投入500万元左右的研发资金进行新产品开发。”该公司负责人樊志豪告诉记者。好产品迎来好市场,企业订单每年稳步增长,今年产值将达1亿元左右。

向“新”聚力,点燃创新引擎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上街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成立服务企业工作专班,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全覆盖;建立创新型企业培育库,逐步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截至目前,辖区内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6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5家。

上街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聚力新技术研发、新产业发展、新模式探索,推动传统产业“换道超车”、新质向上。来到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企业的玻璃反应釜车间里,工人组装、检测、试机各司其职,一派火热的生产场景。企业负责人张振介绍,该企业是一家从事实验室设备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有高低温源与温度控制、真空获取与控制、分离与反应设备及控制3类主线产品,与郑州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在研发投入上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产品远销海外市场。这家在上街区深耕30多年的企业,因科技力量的注入而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科工贸的科创引领发展并非个例,开发区关注并支持每一家创新科技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引进高端人才、培育创新型企业,努力提升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今年以来,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达1.22亿元,新增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以“智”提质,赋能产业升级

在国恩塑业(河南)有限公司的贯流风叶注塑生产车间,一排排注塑机器连续运作,机械手臂不停飞舞,产品生产注塑环节完全实现了自动化。企业负责人李建风表示:“近年来,企业全力加大科技研发、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建成国内先进的贯流风叶生产线,人工成本节省70%、效率提升40%左右,实现了制造向‘智’造的转变。”

走进开发区另一家企业,郑州华祥耐材有限公司,更是颠覆了人们对耐材行业机器轰鸣、物料裸露、粉尘飞扬的固有印象,全自动生产车间干净明亮。据了解,该企业主动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驱动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总投资1亿元对现有生产厂区进行升级改造和扩建。项目完全建成后,产能将由原来的4万吨增加至12万吨,年销售收入可突破10亿元。

“双轮驱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提升产品的稳定性,让企业更加有竞争力。”上街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经济运行科科长申鹏告诉记者,“开发区积极鼓励企业逐步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帮助企业解决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辖区内龙丰机械、新生印务等30余家企业的智能化设备陆续投入使用,累计投资额达20亿余元。今年以来,新培育河南省智能车间3家,数字化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上街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赵向阳表示,下一步,将按照企业智能化、产品高端化、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思路,坚持数智赋能产业升级,充分发挥政策、金融、平台的支持作用,加大传统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支持力度,深化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将更多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运用到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中,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双轮驱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 谢鹏飞 通讯员 李宗正 闫晨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46055 2024-06-21 00:00:00 五 聚焦新质生产力 推动制造业向“新”而行KeywordPh上街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