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1版:运河人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T叠
你好,中国大运河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你好,中国大运河
全国九家运河沿线媒体联动 记录大运河与你我的故事
扫码看视频

悠悠运河,以水为脉,润泽众生,传承千年。

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不同于以往的世界遗产,这条人工开凿的中国大运河绵延六千里,沟通南北,穿越古今,沿线自古都是人口稠密地区,形成了独特的运河生活方式和独特的运河文化,至今仍深刻影响着运河边的人们。

而大运河流经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在岁月的长河中,也给每一段运河浸染上了一方水土的底色。

如何做好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让大运河焕发出时代新风貌?

十年呵护,运河新生。

正值中国大运河申遗十周年之际,今天,在京杭大运河最南端和浙东运河起点的杭州,潮新闻·钱江晚报联合运河沿线北京晚报、每日新报、燕赵都市报、齐鲁晚报、扬子晚报、郑州晚报、绍兴晚报、宁波晚报共9家媒体,共同启动“你好,中国大运河”媒体智库联盟采风行动,通过主旨沙龙、成立开放式智库联盟、线下采风等,深入挖掘大运河的当代价值,探讨协同推进大运河保护的路径方略。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让老“杭州市长”苏轼眷念的西兴,不仅是浙东运河的发源地,也承担着过塘转运的功能,让大运河与钱塘江连为一体。多年后,这个依托运河源头而发展形成的商贸古镇上,古朴的原住民和国潮主理的年轻人共同谱写着新时代之歌。

在活动现场,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执行会长朱国顺,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党委副书记李杲,齐鲁晚报副总编辑王健,滨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翟慧清,“运河三老”之一朱炳仁分别致辞,就大运河如何焕发新生发表了各自见解。

十年之前,我们携手合力,共同见证了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历史进程;十年之后,如何挖掘沿线城市特色文化,让大运河成为“有尊严”的文化遗产,又成了我们一致的目标。

在中国晚协指导下,钱江晚报等9家运河沿线城市的都市报就“拾年·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开发”这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成立媒体智库联盟。

大家一致认为,大运河是运河人家的精神纽带,是生活的,是人文的,是充满人间烟火气的。

9家运河沿线城市的都市报聚在一起,是大家共同关注大运河的开始。

未来9家媒体将继续联手,长久推动大运河的研究,助力地方开发,展现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中涌现出的新质生产力,深入挖掘大运河的当代价值,为这条千年大河的未来注入更多的媒体力量。 记者 邓红超

策 划 陈 锋

统 筹 朱建明 邓红超

执 行 左丽慧 胡田野

视 觉 王小羽 李 薛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46273 2024-06-22 00:00:00 六 你好,中国大运河KeywordPh全国九家运河沿线媒体联动 记录大运河与你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