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2版:大运河申遗十周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特别报道
致富头雁 助千年古村奔新生
百年法鼓 老曲儿奏响运河新音
我家就在河边住 万千照片拍变迁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曾中断多年的天津民间文化 如今由年轻小伙挑头操持
百年法鼓 老曲儿奏响运河新音
东寓法鼓第九代传承人陈晨表演中

天津 每日新报 □记者 安元 李文博 文/图

人物名片 陈晨

土生土长在天津杨柳青镇十六街的90后,东寓法鼓第九代传承人暨东寓法鼓音乐老会第九任会长

周六傍晚,当晚霞余晖随着京杭大运河的粼粼波光渐行渐远,河岸边杨柳青镇的院落正传出阵阵鼓乐声,从零星试练的敲击吹奏到试音、演练,再到传统曲目的整段演奏,忙碌了一周的老十六街乡亲们正从各自家中赶来,一起排练、切磋东寓法鼓的演奏技巧。

月华之下,佳音袅袅,运河之畔传颂着东寓法鼓269年的传承故事。

“我小时候,身边的长辈几乎都能演奏至少一种乐器,鼓、钹、铙、板、笙。”生长在大运河岸边的陈晨,深刻感受着东寓法鼓在运河人家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种源自漕运文化的音乐形式更是让一代又一代杨柳青人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了运河畔独特的文化记忆。

杨柳青地处京杭大运河沿岸,便利的河运交通促进了笙管乐曲的传播和发展,积淀着天津河岸人家的生活情感、民俗观念与艺术追求。

不知不觉间,东寓法鼓已经陪伴杨柳青的父老乡亲走过了近270年的时光,并一路记载着他们的喜乐哀愁。

2008年,杨柳青镇迎来宅基地建设高潮,农民们纷纷离开老街,搬到新的居住区,改善了居住环境,但对于东寓法鼓来说,却自此失去了生机。

“大家搬走后,以前天天响在耳边的法鼓也听不到了。”陈晨的这种惆怅很快得到老街坊们的响应。于是,2012年陈晨牵头与各级部门沟通,几经周折,终于在2015年将东寓法鼓老艺人及各方人士再聚一堂,重新恢复了“东寓法鼓音乐老会”。

大运河申遗为沿岸的文化带来了勃勃生机,近两年东寓法鼓也被评为西青区的非遗项目,得到更多的保护和发展机会。

从1755年创立至今,穿越近270年运河时光而来的东寓法鼓,在如今的新时代下,百年古乐将继续焕发青春光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46336 2024-06-22 00:00:00 六 百年法鼓 老曲儿奏响运河新音KeywordPh曾中断多年的天津民间文化 如今由年轻小伙挑头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