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社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8
蚕宝宝助力 王楼村“破茧”走上致富路
积极访企送政策促进企业大发展
消夏晚会送欢乐点亮群众夜生活
用“铁脚板”丈量“民生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蚕宝宝助力 王楼村“破茧”走上致富路
建成标准养蚕大棚30座,年创效益160多万元
大棚里养殖的桑蚕结好了茧

“桑蚕养殖技术简单,劳动强度不大,周期也短,收益高,就养了一些,比种地强多了。这可得感谢驻村单位的帮扶。”7月8日,登封市石道乡王楼村村民王梅玲摸着自己养蚕抽丝加工而成的蚕丝被,心里美滋滋的。

提起桑蚕养殖带来的收益,王楼村很多桑蚕养殖户都会像王梅玲这样,对村“两委”班子以及帮扶该村的省蚕院科、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驻村工作队、郑州市管城区人民武装部等驻村帮扶单位赞不绝口。

帮扶金点子:因地制宜发展桑蚕种养

石道乡王楼村曾经是省级贫困村,由于地处半丘陵地区,石厚土薄,受气候条件限制,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基本属靠天吃饭,收入偏低且不稳定,很多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打工。

2018年10月,石道乡王楼村被省蚕科院确定为精神文明建设帮扶村之后,省蚕科院高度重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该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挥蚕业科技优势,以产业带动农民致富,逐步提升村民经济收入和文明素质”的工作目标,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派出副院长、蚕业专家周其明和第二党支部骨干人员组成的帮扶工作队,一方面帮助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帮助该村发展桑蚕种养、规划蚕桑产业系列化开发。

当村“两委”号召村民种桑树养蚕时,很多村民对桑蚕养殖能致富的说法将信将疑。为消除顾虑,村“两委”和省蚕科院等驻村帮扶单位多次入户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先从贫困户开始,向他们宣传桑蚕养殖的利弊和预期效益,并且给出每亩补贴1000元、连续补贴3年的优惠政策。2018年底,村主任陈海亮带领8户群众率先尝试,种了桑树。2019年5月,陈海亮开始第一次养蚕8张(1张等于1万只)。在省蚕科院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养蚕一个月,净收益8000多元,其他村民户跟他一样,也尝到了养蚕的甜头,全村养蚕的积极性逐渐高涨起来。

效益初显:

年创经济效益160多万元

如今,在石道乡党委政府和省蚕科院等驻村帮扶队单位的支持下,王楼村新建了冷库、抽丝厂,并购置了抽丝机与通水架电等配套设施,为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桑蚕养殖已成为王楼村的主导产业,已发展养蚕户26户,栽植桑树260余亩,养殖规模达300多张,建成标准养蚕大棚30座,年创效益160多万元,并初步形成了集种桑、养蚕、抽丝、蚕被制作等一体的产业链条,村民们“破茧”致富路越走越顺畅。

“我们王楼村还计划发展桑椹采摘园、桑椹酒加工、桑叶茶加工销售、蚕蛹加工、蚕沙销售等,进一步拉长养蚕产业链条,努力让小蚕桑给村民带来大幸福。”王楼村党支部书记王伟东表示。

记者 袁建龙

通讯员 秦松玲 温亚旭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49363 2024-07-10 00:00:00 三 蚕宝宝助力 王楼村“破茧”走上致富路KeywordPh建成标准养蚕大棚30座,年创效益16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