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A04版:观点·声音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热点 话题 中国除了有“软实力”,即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故事,更有“硬实力”,即开放包容的环境和支持政策 双语梗,最近成了网络“顶流”。先是“City不City ”如旋风般席卷社交平台,成了时下最盛的“流量密码”。未几,“She Young Young”又从天而降。抖音博主“小淘气鬼当家”发布视频,用英文音译动画片主题曲《喜羊羊》的歌词进行哼唱,试图教唱外国人。外国网友也纷纷“交作业”,掀起一波学中文歌的热潮。(7月16日潮新闻)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渴望找到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自我,而“City不City”“She Young Young”的有趣、奇特,恰好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这种趣味用语不仅满足他们的个性需求,也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语言创新与融合更是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或许,两个不同国家的人因为语言障碍无法进行沟通交流,但一句“City不City”“She Young Young”就能心照不宣地让彼此知道对方的心意,拉近双方的距离。从这个角度来看,双语梗则像是一张互联网通行证,一句你知我知的暗号,让大家加深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当然,双语梗不会只有“City不City”“She Young Young”,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梗出现。如今,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率高,网友的模仿和创造能力强,使得网络热梗更新迭代迅速。这也恰恰说明,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也意识到,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情感传递的载体,能够跨越千山万水,连接起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心。 更深层面上,双语梗频频出圈,除了有“软实力”,即中国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故事,更有“硬实力”,即中国开放包容的环境和支持政策。 近年来,从扩大“免签朋友圈”,不断拓展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到进一步满足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化需求,优化支付服务环境,再到提升住宿便利度,放宽境外人士酒店入住限制……中国主动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也有越来越多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对中国文化感到好奇。据统计,2024年一季度,外国人来华数量同比增长3倍多;免签入境外国人198.8万人次,同比上升266.1%。 不久前,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City不City”走红:很高兴看到外国朋友们在中国享受美景美食,亲身感受生动真实的中国。中国就在这里,欢迎大家来。 真正、完整、鲜活的中国,既古老又年轻,既现代又传统,既有先进科技感也充满人间烟火气。泱泱中华的大门,向八方来客敞开,我们共同期待着一个真实、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被世界所认识、所熟知。 评论员 任思凝 欢迎赐稿:评读热点新闻事件,发出你的观点和声音,请发稿至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