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 “社区的活动场地越来越大,服务也越来越贴心,尤其是今年暑假开办的社区夏令营,让孩子们假期有了好去处,我们现在住得更舒心了。”近日,家住大学路街道嵩山社区的谭阿姨谈起社区的变化赞不绝口。 今年以来,大学路街道嵩山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在提高治理效能、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服务渠道等方面发力,致力于打造社区治理新模式,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发展新格局。 “阵地化”联动,为民服务“落地生根”。嵩山社区以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高标准打造“家门口”的“睦邻站”。通过协调公共单位、争取群众支持,规划了2500平方米党群活动阵地,合理划分出10个功能各异的活动区域,设有“图书阅览室”“幸福大食堂”“未成年人活动室”等功能站点,将党务政务、便民生活、休闲娱乐等多元服务集于一体,切实满足辖区群众的需求。此外,社区梳理收集到的居民需求,列出共建项目清单,以区域化党建联席会为平台,发挥公共单位优势进行项目认领,涵盖绿植养护、公共照明、党建活动等方面。如郑州市电力公司与社区党委联合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推出“沉浸式”系列行走的党课,目前已开展5期。 “网格化”联络,社区治理“开花结果”。以“党建+网格化”治理为基础,社区网格员积极响应辖区居民诉求,联合社区民警、社区法律顾问等基层法治力量,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针对居民矛盾纠纷多问题,召开楼院自管会。今年,围绕社区周边环境美化、公共设施维护等问题,累计化解居民纠纷54起,解决各类问题216件。针对社区管辖范围大、人口老龄化等实际情况,社区打破“坐等上门”的服务模式,组织党员在社区楼院设置“移动办公桌”,主动深入楼院。同时,对214户高龄、空巢、失独家庭定期开展关爱活动,提供送餐、代办等服务。目前,已搜集并解决噪声扰民、飞线充电等问题18件次,“移动办公桌”成为收集民情、党群沟通、协商议事的重要载体。 “自组织”联情,熟人社区“共治融合”。社区大力培育“自组织”服务队,组建了萤火虫志愿服务队、沐浴书香服务队等20支社区组织队伍,成为服务居民生活的主力军。社区还积极探索“商社合伙”模式,目前引入绿山房读书会、笨鸟家政、小提琴培训等3个商家,商家每年认领社区公益项目,筹划完成“睦邻嵩山”公益集市、嵩山社区门球友谊赛、“成长吧 少年”暑期公益课程班等主题公益项目。目前,社区共开展全民阅读、便民家政等各类活动30余场,吸引千余人参与。社区运营经费由100%财政支持转变为自我造血100%,并反哺街道其他活动的开展。商业力量成为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动力,为社区治理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了居民的参与度和归属感。 记者 景静 文/图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