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商都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商都人物
景日昣:《说嵩》一书给中岳“立传”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来自嵩山回归嵩山,编写百科全书式历史地理学著作
景日昣:《说嵩》一书给中岳“立传”
为后世“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提供了佐证
景日昣塑像
登封市档案馆馆藏的景日昣著作
位于登封市唐庄乡陈村的景日昣墓

“天地之中”登封诞生过众多蜚声古今的历史名人,清代名臣景日昣便是其中之一。景日昣出身寒门,历康熙、雍正两朝,还是乾隆少年时的恩师,一路官至礼部尚书。

这些光环笼罩之下,出生在嵩山脚下、少时求学于嵩阳书院的景日昣,晚年回归故里,潜心著书育人,为后世留下《嵩崖制义》《嵩崖易义》《说嵩》《嵩崖尊生》《嵩岳庙史》等作品,其中鸿篇巨制《说嵩》更是被誉为嵩山的“百科全书”,是后世学者深入研究嵩山历史的珍贵参考资料。

良吏

寒门子弟一路官至礼部尚书

景日昣,字冬旸,生于登封大冶镇。他幼年家贫,命运没有赐予景日昣一手“好牌”,然而,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却创造了堪比“王炸”的“开挂”人生。封建社会,贫民子弟想要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十分不易。才学过人的景日昣,科举之路却分外顺利。文献记载,景日昣天资聪颖,12岁就考中秀才,15岁被选入嵩阳书院,师从耿介、汤斌等名师,后又中举人、进士。进士及第10年,景日昣被委任为广东肇庆府高要县县令,迎来政治生命的起点。

提起祖先的事迹,景氏理事会秘书长、景日昣十七世孙景长生如数家珍:“在高要任职6年期间,景大人破案件、治水患、立堂规、平狱冤、减民赋,批阅和审理6.7万件案件,被百姓誉为‘良吏’。”景长生说,在广东高要,至今还保存着“景福围”“厚载祠”“景家坡”等遗迹。

优秀的人,无论在哪里都自带光芒,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发光发热。景日昣因政绩卓著,多次被朝廷提拔,曾短期内得到数次擢升,一路官至礼部尚书。

他还曾3次主持科考,掌管过教育、文化和外交工作。其履历之丰富、政绩之卓然让人赞叹。

良师 嵩阳学子晚年回归书院教书育人

景日昣的头衔有过很多,其中“乾隆帝恩师”这个光环最为耀眼。登封市作协原副主席、嵩山文化学者景新源介绍,作为乾隆少年时恩师,景日昣没有丝毫迎合之心,而是对学生严格要求。乾隆登基后游览中岳,登上峻极峰时十分怀念恩师,亲手题写了“景氏祠”“正人君子”“国无双品”3块匾额,以彰其德。

景日昣少时家贫,却勤学上进。史料记载,他天资聪颖,随父亲就读于私塾,12岁就考中秀才、14岁成为由政府发放粮食的廪生,由于成绩优异,15岁被选入嵩阳书院,师从耿介、汤斌等名师,很快成为嵩阳书院的“高才生”。

出生在嵩山脚下、少时求学于嵩阳书院,景日昣晚年选择了回归故乡,回报桑梓,隐居嵩阳书院附近的逍遥谷,潜心登堂教学,承继老师耿介、汤斌的教育事业。

“景日昣不但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良吏,还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作家。”嵩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冯昶富说,史料记载,景日昣在任期间,闲暇之余著书立说,他告老还乡后,隐居于嵩阳书院附近的逍遥谷,笔耕不辍,著书立言。

更难得的是,“其著述不轻信旧文献的记载和民间传说,而是注重实地调查考证,有《嵩崖制义》《嵩崖易义》《说嵩》《嵩崖尊生》《嵩岳庙史》等作品流传于世,字数多达千万言。

良医 编写神秘医学著作《嵩崖尊生》

令人想不到的是,景日昣还是一位在医学上颇有建树的良医。

景日昣年少时母亲患病,孝顺的他便潜心学医。在嵩阳书院求学时,除了做好自己的功课,景日昣更是挤出时间研究医学。进入朝廷工作后,他还曾利用自己的医学本领治好了康熙皇后的怪病,从此更是名声大振。

景日昣把自己的学医所得编写成《嵩崖尊生》一书。这部综合性医书全书15卷,分气机、诊视、药性、论治等多个部分,以歌诀的形式分析脉法,按草、木、果、壳、蔬、血肉、金石7类介绍276味药物的性味功能,列中风、中暑、中湿及咳嗽、痰饮、血症等内伤杂病90余种……《嵩崖尊生》内容丰富,收载“奇效方”“秘方”“神效方”等2000余方,条理清晰,切于实用,成书后广为流传,多次刊刻,传入日本被奉为宝典,在国际医药界享有盛誉。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记载的《嵩崖尊生》问世以来刊印的版本就有24个。

《嵩崖尊生》原名《嵩崖尊僧》,“嵩崖”是景日昣的号,顾名思义,这部医学著作与一位僧人有关。据传,这位僧人是中岳嵩山卢崖寺的一个和尚,是景冬旸的医学老师,两个人合作把书写成以后,定名为《嵩崖尊僧》,就是景冬旸尊敬和尚老师的意思。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僧人之名不便体现在书名上,就改成了《嵩崖尊生》。

良史 《说嵩》一书给中岳“立传”

著述等身的景日昣留存后世的作品中,鸿篇巨制《说嵩》被誉为嵩山的“百科全书”,是后世学者深入研究嵩山历史的珍贵参考资料,连同《嵩岳庙史》中的诸多诗文和碑文,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大量佐证。

“山有二,曰太室、少室,附而胜者一,曰箕。”景日昣在《说嵩》对太室、少室二山名称的来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室之为言,藏也。嵩当土中,天地所合,阴阴所会,四时所交,风雨所和,故称室焉。”“少林者,少室之林也”,《说嵩》还解释了少林缘何为“少林”。

《说嵩》作为一部历史地理学方面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世人给予很高的评价。清朝声望较高的张伯行、吕履恒、陈鹏年等人都曾为《说嵩》作序。张伯行《说嵩·序》称:“先生幼从游于汤潜庵、耿逸庵两先生,讲明正学为己任,而一以躬行心得为本。不屑屑于声音笑貌以博虚名,其中实有所见,而学确有所据”。吕履恒为该书作序说:“景冬旸先生生长于嵩,自少所游历,凡嵩山记载,悉览而志之,垂四十年,乃著《说嵩》一书。自《禹贡》外方以穷其源,而析其流。于诸书所得,即手札之,考诸古而质诸今。下至稗官野史,旁及二氏之藏,靡不广闻而力究之,其志可谓勤矣”。陈鹏年《说嵩·序》:“今读冬旸先生《说嵩》一编,始叹援据之精,杼轴之妙。大函细入,自命一家。直可与《山海经》《尔雅》共垂不朽,而非一切记载所能及也”。

“景福”二字来自《诗经》“君子万年,介尔景福”,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当年在嵩山逍遥谷题写下这二字的景日昣,用自己一生的正直、勤勉、智慧、德学,实现了人生的理想,谱写出了绚丽的生命华章。

记者 秦华/文 李新华/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52531 2024-07-27 00:00:00 六 景日昣:《说嵩》一书给中岳“立传”KeywordPh为后世“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提供了佐证来自嵩山回归嵩山,编写百科全书式历史地理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