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观点·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3
遏制有声书市场乱象 要发出监管“强音”
“成语街道”更名 应不给居民添乱
网络主播成国家新职业 利于纠正社会偏见
12岁女孩花数万元买卡牌: “集卡成瘾”不能只怪孩子
治理假健康证的 “检察样本”值得借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12岁女孩花数万元买卡牌: “集卡成瘾”不能只怪孩子
央视财经调查截图

热点 话题

是商家的经营策略导致溢价,提升了未成年人的消费欲望

最近,一些未成年人“集卡成瘾”的现象引起媒体和舆论的关注。据《法治日报》调查发现,从线下商场里的“专属拆卡座位”到线上的拆卡直播间,卡牌风靡一时,有的孩子花光零花钱购买各种“稀有卡”“典藏卡”,有的孩子甚至偷盗家人钱财购买卡牌……集卡引发的攀比现象也让很多家长和老师担忧。

一些未成年人搜集卡牌的爱好,体现了他们的社交需求。对家长来说,既需要正视这些需求,尊重孩子们一起玩卡片的兴趣。同时,也要保持必要的关注,引导孩子理性参与,避免掉入部分商家设置的消费陷阱,确保孩子不受炫耀、攀比等不良风气影响。

从报道来看,不少孩子为了买到心仪的卡牌,过度消费,最终越陷越深,无法自拔。比如,广东一位12岁女孩将自己集来的稀有卡和特殊价值的卡牌围成6圈,拍成花样视频,配上文字后发到朋友圈——这6圈卡牌的价值,将近2万元。

未成年人消费意识不够理性,容易冲动消费,也容易陷入一些商家的圈套。这些盲目跟风的孩子,很多只是为了不在同学的圈子里“掉队”。在教育未成年人理性消费的同时,更应该深挖导致“集卡成瘾”的利益链条,尤其是追究部分商家的违规责任。

这些卡牌本身的生产成本并不高,之所以能卖那么贵,在于其给消费者提供的情绪价值。从消费模式来看,这类卡牌与近年来火热的盲盒一样,都是利用人们面对未知“惊喜”的好奇心来诱导消费者的。

对于这类盲盒消费,监管部门已有明确规范。2023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特别提到要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当依法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

尽管有关部门明令禁止,现实中,还是有一些商家“瞄准”未成年人,无所顾忌地在直播间里卖货。从媒体调查来看,一些拆卡尤其是拆动漫卡直播间的主力军是10岁至13岁的未成年人,他们在直播间里下单的金额从几十元至几千元不等,甚至不少人因为“拆不到好卡”而反复下单。

可以说,卡牌本身是不怎么值钱的,是商家的经营策略导致溢价,提升了未成年人的消费欲望,也增加了家长们的经济负担。要想减少上述不良现象,一方面需要家长和老师们的积极引导,通过循循善诱的教育,培养孩子理性健康的消费观念,避免滋生攀比意识。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和销售平台要依法依规处理相关消费争议,让那些不遵守规则的商家付出应有的代价。

据《中国青年报》

欢迎赐稿:评读热点新闻事件,发出你的观点和声音,请发稿至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53735 2024-08-02 00:00:00 五 12岁女孩花数万元买卡牌: “集卡成瘾”不能只怪孩子KeywordPh